第一章 共識(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090 字 2020-12-24

張德又喝了口茶,「但是,事物變換,表里未必相通。貞觀二三年的民變,未必就和貞觀五年的民變是一個原因。不同地方,又有不同的結果。比如河北契丹人最早甚么時候造反,我是忘了,但是後來平滅,有人說是為了養羊,也有人說河北幽州的羊吃人,但不管如何,終究還是不同的。至少滄州的漢人沒造反,有的還去了遼西拼搏。」

不少人連連點頭,更有人直接道:「觀察說的是,這十年最有名的刀客,要么江南要么河北,可見漢人和胡人,到底是不同的。河北漢人做刀客的,大多都出去謀生,鮮有留在本地禍害鄉里的。」

「是啊,胡人蠻夷就不同,不收契丹人、奚人,江南獠蠻同樣如此。也是到觀察為沔州長史,這才有了變化。」

張德聽了他們的話,頓時笑道:「哪有恁多說道,不過是在外的馬幫駝隊,乃至大車行,都不願意用胡人罷了。否則,契丹人但凡有個退路,怎會跟幽州軍對上?便如你們親眷,到了外地,是親近蠻夷還是親近漢人?一個道理。」

「聽觀察一番話,下走略有疑惑,觀察的意思是,如今並非沒有權貴侵占百姓田產家業,但是有的百姓有退路,便忍了下去?東南之地,水路強健,舟船廣大,如今海貿興盛,倘使真的失了家中基業,在外拼搏,也能謀個出路。」

「如此說來,倒是有些道理。前幾年南昌地有民變,莫非是因為地處內6,沒甚出路的緣故?」

「交州廣州各業興盛,似有道理啊。」

武漢的官僚並非笨蛋,即便是武漢本地,又何嘗沒有權貴侵吞普通人家資產的?只是因為勾連了誰誰誰,甚至很有可能跟張德攀了親戚,那便說話聲音也要大一些,那些個武漢沒根基的,只能自認倒霉。

而老張又不是自帶心靈控制器的尤里,怎么可能對基層的事件一一掌控並且了如指掌?

「往常福州建州泉州,家中生了女兒的,多有溺斃。然而這幾年,卻是大不相同,為何?」

沒有正面解惑,張德反而拋了一個問題出來,接著又拋了一個問題,「流求新辟農庄,甘蔗多稻米少,又是為何?」

「交州種稻,歡州愛州卻不讓種,反而也是種甘蔗或是『卡瓦哈』,又是為何?」

幾個問題拋出來,不少人都在思索其中的關聯,隱隱抓住了一些道理,只是又不敢深入去想,大多聰明人,也就是點到為止。

這其中,興許就涉及到了「帝王之術」,他們不過是為了做官,何必那么拼。

但不管如何,今天這場會議,讓武漢官場有了一個共識:將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是太平的,縱然可能還有零星民變或是謀反,但規模顯然不會大,所以這大唐江山社稷,還是安安穩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