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做文章(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093 字 2020-12-24

特批的時候,還給大賀窟哥改了名,從此就叫賀窟賀處長,在洛陽,是個很會花錢很會做人的老哥……

「東北諸地,憂患最大者,非是各部蠻夷或是朝鮮道各國余孽。乃是入冬之後,酷寒天氣。」

「今年遼陽煤場,應能供給遼西。至於遼東及朝鮮道,還需調撥船只,從石城轉運原本遼西所需之煤。」

「石城煤球廠產量可觀,只要民夫集中,工房大通鋪有了煤爐,御寒倒也不難。下走所慮之處,乃是民夫集中數月,難保心生義氣。還需隔日調動,方能禁絕民夫勾通。」

馬周擔心的正是進入寒冬之後的變數,以現在的國立財力人力物力,整個遼河流域,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且不說軍心士氣,就說最基本的裝備,有些東西,放前隋,可能積攢要數年十數年。然而如今,或許就是一個月的產量,搞不好就是十幾天的產量。

尤為明顯的,就是箭矢。

唐軍庫存的飛鳧箭,已經讓工部不再自行生產,然而外包出去的箭矢合同,截止到現在,足夠唐軍動二十次滅突厥戰爭。

這種規模,根本不是以前的馬周可以想象的形式,他自己都忘了,自己是什么時候開始適應這種「異常」數字和數量級的。

至於刀劍產量,馬周在思考的那一瞬間,唐朝又新增了最少一把橫刀……

「入冬之前,老夫以為可以在此新辟船廠。如此一來,入冬之後,在此聚集民夫,亦能派上用場。」

「相公,若是修建廠房、配件廠,倒也無妨,若是用之為船工,怕是不妥。這些民夫多是蠻夷諸部所出,幾無本事,遑論手藝。若是強行用之造船,怕是事倍功半。」

馬周點點頭:「老夫並非是要用來做船工,依舊不過是拿來做腳力役夫。」

「相公已有計較?」

「也是為陛下謀。」

「相公辛苦。」

幾人微微拱手,馬周頷,然後道:「老夫查閱高句麗所錄水經,鴨綠水入冬冰封雖有,卻非遼水那般嚴實。若是今年河心仍能通航,當可作文章。」

之所以這么說,那是因為鴨綠水中段,曾經是扶余人的核心大本營,也就是高句麗以「國」的形式,在這里經營數百年的「別都」。

遠在萬里之外的老張,稱呼它為搖滾之城……當然這是不可能的。華潤號在遼東地區的山貨,其中人參的主要「渠道」,就是從鴨綠水溯流向東,直撲高句麗「別都」國內城。

這個曾經的高句麗都城,恰到好處地安放在了山嶺南麓,水6二路,都是相對達,所以,哪怕高句麗的主力「尚在」,國內城也情不自禁地展成了太白山山貨集散地。

頗有點鴨綠水散貨中心的意思,只是規模和遼西沒法比。

馬周的意思么,諸幕僚和屬官都清楚,一個高句麗故都,拿來做農林水產交易市場,很傷自尊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