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擴散(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38 字 2020-12-24

京官是不差,可京城僧多粥少狼多肉少,有幾成把握能讓自己升職加薪成為三公,然後榮歸故里?武漢是差了些,可混資歷一樣不少,不管是增加丁口還是繳稅多少,這都是有據可查有賬可查的。

經得起考驗,那就有動力去投入。

這也是玩到最後,饒是中央,也得捏著鼻子,從武漢這里「高薪」挖人。諸如「稼穡令」,就是這樣的結果。

至於皇帝要玩大建,他總不能自己建個土木工程學院吧。就算皇帝肯,手底下用人,是用一群陰陽人死太監還是用孔穎達為的諸學士?連拍馬屁拍到令人惡心的許敬宗,也對土木工程狗不屑一顧,更別說旁人。

於是乎,水泥要的,但要鄙視;板軌要的,但要鄙視;計吏要的,但要鄙視……

「地上魔都」名聲糟糕,卻還是能吸引不少寒門庶民「有識之士」來投奔,絕非只是武漢的金票大大的。

論金票,皇帝老子的金票還少了不成?

整個皇族,也就是吳王李恪這個玩顯微鏡看小蝌蚪上癮的,才能憑借親王尊貴之身,跑去弄個博物書院。

就這,錢還得李董自己掏,選址還不能在北地。

「鴨欄驛可以開個養殖場,修路可以,先修到鴨欄驛就是。這地方臨江,雖說條件大不如巴陵,可水路總歸要便當的多。」

「養豬?」

「不拘甚么,豆粕都是要作飼料的。而且鴨欄驛多出菌菇,品質不差。之前東關窯場的人,不是在鴨欄驛,現不錯的瓷土么?再建個窯場就是。」

「岳州未必會答應吧,他們自己地盤,由得我們折騰?」

「岳州刺史楊思禮跟我什么交情?他叔父楊師道,伯父楊恭仁,跟某都有來去。楊恭仁是上官儀半個『恩主』,上官儀是我兄弟李奉誡的故交。上官儀中進士,還是楊恭仁舉薦,楊思禮會不知道這里面的故事?再說了,之前蒲圻修路,又不是沒有修到巴陵,不過是非是板軌罷了。」

屬僚們一聽,沒想到彎彎繞繞,依然是老板的「朋友」,感慨之余,也對這個項目上了心。

「那……是官辦?」

「官辦民辦一起來。鴨欄驛山嶺多,平地少,如何規劃,還是要琢磨的。說來,武漢大堤想要少些休整,不還是要指著上游先做好了么?鴨欄驛修條路,也是惠而不費的事情。還能把武漢這里的養殖場遷一些出去,否則人畜離得太近,容易出疫疾。」

其實老張打的小算盤還不小,鴨欄驛現在是不行,還頗有點三不管的意思。可實際上它地盤並不少,擴散出去五六十里,都是可以住人經營的。

尤其是現在蒲圻縣做了起來,吸收人口的能力也不差,至少像岳州昌江縣的人,也願意跋山涉水前往蒲圻而不是州城巴陵縣。

因為鄂州諸地興修水庫,以及道路工程,使得鄂州西南地區的工程指揮中心,就在蒲圻縣。

跟著大工程而興起的養殖業、采石業、磚窯、碎石場、面粉廠、米粉廠、成衣廠甚至是捕魚業,都養活了大量原本只能在山區受苦的人口。

荊楚山區的土地產出實在是不高,如果僅僅是種植糧食,也就是維持生存,想要活出質量,難度太高,除非跑步進入工業化時代。

想要擺脫這種情況,只能是從地里刨食的艱苦,變成迎前送往的「卑微」。

至少在大部分正常狀態下,各色工坊剝削的殘酷,它是記錄在案的,會被生活在「富裕」地區的文人騷客記載。

但若是在老死不相往來的苦哈哈山區,鄉賢對農戶的剝削,大約是半點文字都不得見。

畢竟,有礙瞻觀,有辱斯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