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新來的(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346 字 2020-12-24

然而蜀地增加桑林地是那么好增加的嗎?

「武文書所言極是,和別處養蠶不同,我們武漢一畝地能養五六張蠶,蜀地桑農,連紙都不會用,何況還有消毒流程?黃陂絲能夠產量大,就是因為黃陂蠶種死的少。舊年一畝地能產鮮繭三四十斤五十斤,如今都是奔著一石去的。」

「若如此,東山北山開辟桑林就很重要。」

「只是人手不濟,眼下武漢在野壯丁已經很少,多是出脫了田畝,尋了本地差事。再一個,二山雖小,到底也是山地,道路崎嶇,運輸不易啊。」

「先去二山實地看看。」

「是。」

路上武媚娘又重新梳理了一下狀況,便問一個主持收購生絲的同行商人:「蜀地如今鮮繭能出多少干繭?」

「回武文書,五斤鮮繭出一斤干繭,一石干繭能出熟絲二十五斤光景。這幾年蜀地可能學了黃陂絲,如今大戶也是用了紙,也從武漢這里請了專人消毒,不過也只是提了鮮繭產量。」

「噢?這是為什么?」

武媚娘直接問話,卻沒有顧忌商家機密不機密。能跟她同行去調研「桑蠶」,連一點點機密都不願意說出來,那也沒有重用的必要。

顯然這個商人是明白里面道理的,直接道:「蜀地缺人,生絲要去膠才能成熟絲。不管去蠶蛹還是脫膠,都要用人的手。蜀地沒有恁多女工。」

繅絲女工的技術要求有多高,武媚娘主持武氏家務這么些年,也是門清。全天下為什么只有蘇絲產量最高質量最好?明明各處都有「名絲」,但最終提到絲綢,必定推蘇絲?

原本武媚娘是不太明白的,但「實習期」一過,她已經有了個囫圇概念。蘇常地理平坦不說,氣候也極為適宜,田畝產稻可能口感不是最好的,然而產量卻是又高又穩定,於是能夠養活大量的人口。

而又地處江海入口,水路極為便當,運力自然是冠絕天下。產量高不算什么,能把高產量迅鋪到市場,這同樣是要緊的地方。

有地理優勢、氣候優勢、交通優勢、人口優勢,久而久之不斷累加優勢,自然是一馬當先。

武媚娘心中還是有數的,她沒有琢磨跟蘇絲一較高下。一如蘇絲之於整個中原絲綢,她想的,便是讓黃陂絲武漢絲,成為整個荊楚巴蜀的「蘇絲」。

到了二山,現場看過之後,武媚娘心中更是有了計較,於是對隨行的吏員、白役、商人道:「修路缺人,雇佣成本高,那就不雇佣了。」

「武文書的意思是……」

「本地絲綢,可有出口東海南海的?」

「回武文書,下走便是專門做扶桑西國出口的。」

「那就好,我們就同扶桑之流說,從明年開始,可以提量。想要拿量大訂單,先付定金,定金不要現款,拿人抵現。如此一來,修路修田的勞力就有了,還不用勞煩府內調撥人力耗費金錢。」

眾人一愣,顯然沒想到還有這種操作。

換做別的地方,自然是沒可能,但扶桑現在內斗的厲害,本就是上百小國組成的「聯邦」,人命更加不值錢。拿「俘虜」換「絲綢」,這買賣別說扶桑人,除了中國腹心,邊疆區哪里不願意做?

「這些勞力修路壘田之後,原本技藝生疏,一個工程下來,也能熟練。到時候轉手土木行,也不能比照生番價錢,到時候土木行營造行是拿去修路還是鋪橋,就與我們無關了。」

一番話說完,同行一干人等都是呆了好一會兒,這才暗暗道:原本只以為使君諸室人也就崔娘子厲害,沒曾想這新來的一個,有過之而無不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