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奔頭(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220 字 2020-12-24

張德帶著一干官僚要修路,缺人手缺勞力了,也就是白紙黑字往各大工坊通知一下。不是商量也不存在討價還價,不服從就關門。

而且即便是行政命令形式的「地方大政」,事先論證,也是有大商戶參與的。道理講開,未來有什么好處,收益是多少,合作的話會有什么政策傾向,都是能拿出來公示拿出來說的。

武漢除了市場之外,「相對公平」也是對商人極為有吸引力的一點優勢。

自來行商是講「信義」二字的,但顯然「不義」的要更多一些,而武漢官府,承擔的就是「仲裁者」角色。依靠權力,碾壓「不義」,說到底,維持「信義」的成本太高,還是暴力機關用暴力手段鎮壓「不義」更加輕松,也更加有威懾力。

於是不管心態上如何,服從武漢官府這一點共識,這就使得武漢想要「大興土木」,隨時就能夠成批成批地拉出十幾二十萬勞力上工,甚至還能夠十幾萬二十萬一兩個月就輪換一次。

這也是為什么同樣富庶之地,天子腳下環京城就是個「無人區赤貧帶」,但武漢地區相鄰各州縣,連蒲圻縣都能沾光達起來。需要動員大量人力修建的大工程,同樣都是百幾十萬人口,洛**本沒辦法和武漢比。

動員能力不在一個層面,勞力素質不在一個層面,獎懲機制也不是一個層面……

而江漢觀察使張德雖然是個「衣冠禽獸」,底下的人在操持業務時,變通能力也相當突出。

主觀能動性也不是洛陽油滑小吏能比的,同樣都是上工,洛陽力役有類牲畜,監工鞭笞勞力稀松平常。

武漢這里雖然也有體罰肉刑,但主要是為了震懾,並非為了管理。

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只要工地上休息,就會有官派優伶前來做個「唱念敲打」,口味都是比較三俗的內容,少兒不宜是肯定的,一般來說就是「很黃很暴力」的故事。

雖說就是個樂子,去是效果不差,至少段子沒餿了之前,上工的力役們還是很樂意吃飯休息的時候,能夠聽說一段,便是吃個菜湯,都能吃出紅燒肉的味兒來。

誰叫這年頭娛樂活動少呢?

各種新奇的地方戲,為了適應工地這種特殊的場地,都有了專門的改變。比如在大食棚,就是主打唱;小場地就是「咿咿呀呀」說個葷段子,屎尿屁之流也不妨礙上工的力役們一邊吃一邊笑……

武漢官僚的歪打正著,也使得武漢各工地也時常有跟著轉場的「劇團」,工地上力役們的干活熱情,維持的時間明顯要長得多。有時候有些死腦筋的工人,一邊挖土一邊琢磨葷段子或者優伶摟抱親嘴的場面,干到雙臂麻才反應過來。

久而久之,大約是形成了「潮流」,倒是好些個「劇團」有了「台柱子」,多是一些放得開的小娘,花名多不勝數,乃至力役輪班期限到了之後,這些個工人下了班,也願意前往場子略作消遣。

三五文茶水占個位子,有二三樣小菜,旬日來上這么一回,倒也是日子有了奔頭似的。

武漢和京城的真正差別,便在這里,京城周遭的「無人區赤貧帶」,蒼頭黔幾無奔頭,便是尋死,也沒個地方埋上一抔黃土。但在武漢,最底層終究還是有個奔頭,只「奔頭」而言,就是天壤之別。

「啊吔!今日竟是唱的《戲牡丹》,俺最中意這一出,尤其那句『真人哥哥且憐惜』……嘖嘖,那叫一個騷!」

扒拉著碗里的油面,皮膚黝黑的漢子眼珠子瞪圓了,就看著大食棚台上正要開唱的「白牡丹」,那眼神,好似他大開大合吃肉吃面的嘴,著實要把「白牡丹」都要嚼了吃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