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復出(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259 字 2020-12-24

跟老婆晚上躺床上聊天,偶爾張公謹和李蔻,都在猜測,是不是張德真的要造反?可要是真的想造反,張德的行徑,又和反賊叛逆之流大相徑庭。可要說不是……也著實說不好是要干什么。

總不能要做聖人吧?

這二十年來,死在張德手里的人,張公謹可以肯定,十萬八萬都是往少里說。他戎馬一生的斬獲,大約連張德手里血債的零頭都沒有。

要是這種人都能成聖,那他張公謹沒話說。

隨著張德把武漢打磨成一個奇葩怪胎,並且這個怪胎越來越大,且不斷地吞噬著周圍的資源時候,張公謹的矛盾復雜心理,也就更加強烈。

既高興,又忐忑,甚至偶爾還會恐懼。

有一陣子,尤其是皇帝決定「巡狩遼東」那會,張公謹一度以為皇帝會殺他全家。夜里馬廄從來都是准備好的,暗地里買下的城中宅邸,十個九個有暗道地窖。

曾經的左驍衛大將軍,在那陣子看見羽林軍就心里毛。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張德,而根源則是皇帝。

「克明兄,老夫次子如今去了關西,三郎更是做了江陰縣令,不差前程。」

「杜構簡在帝心,御前受賞,老夫尚且憂心杜氏前程。怎么,弘慎以為大素、大安已經是國朝棟梁還是皇帝心腹?」

略微沉默,見張公謹神色猶疑,杜如晦直接道:「你我機遇差了些,還是房喬果決非常啊。」

杜如晦所說的機遇,跟他的身體健康有關系,若非脫離權力中樞有那么一陣子,何嘗會把握差了那么點意思。

和魏徵不同,房玄齡不需要為「直臣」盛名所累,皇帝要集權,就讓他集權好了。一個帝國的皇帝,總歸是要用人的,誰強打壓誰,很正常。國朝勛貴、世家既然強盛,打壓的對象,自然就是勛貴和世家,皇帝要用科舉來招募一批參與帝國管理的職業經理人,那就由他去吧。

誰叫貞觀大帝錢多人多兵強馬壯呢?

扔了相權,退一步到偏遠地區,總不至於連這點「清湯寡水」也不舍得吧?

房玄齡的選擇相當到位,在李董眼里,「江西」這年頭,屬於典型的公司營收貧瘠之地,老房願意去經營,那這片地區的產出,分點過去當獎金就是。

要說吃頭湯,最早肯定是「杜總統」,可鬧到最後,卻是房總督最瀟灑,只能說時勢預判,很難說的清楚。

誰能想到山東士族裝慫居然那么快,博陵崔氏更是被一波帶走,五姓七望那「牢不可破的聯盟」,在暴力機關金錢攻勢下,終究是瓦解分裂。

「如今即便要復出,倘若離武漢遠了,也沒甚用場。可若是離武漢近了,怕是朝廷不會給予黜置大權。」

半晌,張叔叔大約是想通了關節,說出了自己擔憂的地方。

「此事不難,還要謝過房喬。」

杜如晦面色如常,換了一只手抱孫子,對張公謹道,「因聯通兩湖之事,房喬特意上奏朝廷,得以設置『湖南土木大使』。如此既有『湖南』,何嘗不能有『湖北』?」

「嗯?」

聽到杜如晦的話,張公謹反應過來,「克明兄的意思是,比照吳王之安6都督府?」

「舊年廢黜封建,親王自不比從前。老夫若是奏請調派老成干練之大臣,巡撫安6等諸州,必不被允。」

杜如晦眼睛微微一眯,「到時,便說比照江漢觀察使舊例,可置『湖北觀察使』,必能成事。至於『湖北』所指何地,自是要與人細細思量。江淮廣大,割了西隅,山南繁復,讓個東邊,也是理所應當。」

聽杜如晦這么一說,張公謹腦子里過了一遍,頓時現,這「湖北」,還真是東南西北都卡著要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