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杜斷之斷(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88 字 2020-12-24

「拱衛兩京,如何?」

聽杜如晦這么一說,張公謹微微點頭,他是從軍事角度來看的,如果真出現了「湖北」,說是「拱衛兩京」,倒也不差,整個北面就是中原,西北東北分別就是長安和洛陽。

至於從舊時地域族群的角度來看,讓荊襄和別處狗咬狗,也有利於中央從中牟利。

當年張公謹為定襄都督府都督,也是這樣搞契丹人的。

「那武漢……當如何?」

「歸入『湖北』就是,只不過『湖北』治所,當在襄州。如此一來,弘文閣之輩,若是沒有點想法,老夫決計是不信的。」

按照歷朝官僚傳統,弘文閣有這種想法也是正常的,地域集團的狗咬狗才是常態。所謂世家的郡望所在,不過是這個地域集團主要意識的具體表現,而世家本身,就是這么一個玩意兒的載體。

後漢讓世家逐步做大到南北那種地步,正是因為當時的帝國統治者有這樣的現實需要,最終玩脫,也算是求仁得仁。

只是武漢顯然不僅僅是「世家」,其主要群體的集體意識,迥異於各大「世家」,固然外在的表現形式,仿佛就是以江水張氏南宗宗長張德為的新興集團正在崛起壯大,跟歷史上的一切地方豪強進階為世家似乎是一樣的。

然而只有到了武漢,或者說跟武漢來往密切,才會現武漢的集體意識,從來不是謀求一隅一地的土地以及人口。追逐利益的方式,其剝削關系早就生了質的變化。

武漢的大型新式農庄的所有人,其社會人的主體,不單純是一個地主、豪強或者退休的官吏老油條,興許很有可能,他之所以經營新式農庄的原因,只是因為原先他做的生意是提供給某個地區糧食。

而為了保證「貨源」,於是自己去經營了土地,本質目的是不同的。

張公謹並沒有這樣的認識,但杜如晦和房玄齡,都是能觀察出來的。更多的人,可能會覺得哪里有不妥,但卻總結不出來。

這就會聰明和智慧的差距。

六部堂官可能也就侯君集能夠琢磨點味道出來,但侯君集出於「自保」,在放棄進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念頭之後,全面導向皇帝的同時,也並沒有想要繼續「為王前驅」。

他只想做寵物犬,而不是獵犬。

「克明兄是說弘文閣會上鉤?」

張公謹有些不解,「可是皇帝那里怎么說?」

「一如拆分江南,拆分江淮、山南,又有甚么不好的?」頓了頓,杜如晦更是笑道,「若是長孫無忌還能東山再起,皇帝許以大權,怕不是還要把江東再拆一遍,讓江南江北混在一起,由得淮揚蘇常狗咬狗去。」

只可惜,《威鳳賦》沒卵用,長孫無忌這光景等於是被皇帝「拋棄」了。和長孫無忌比起來,長孫氏真正有威力的,反而是皇宮里住著的皇後。只說長孫皇後手頭掌握的產業,蓄納的人力、財富,根本不是長孫氏可以比較的。

而長孫皇後是老婆,可以陪睡,長孫無忌能陪睡嗎?

交情再深,深不過負距離的靈與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