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雞肋(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429 字 2020-12-24

所以小圈子里面廝混的人,除了暗道一聲佩服之外,真正覺得太皇有那么點希望的,也就是張公謹。

這個貞觀元謀功臣,卻因為車震玩脫的倒霉蛋。

左驍衛雖然早就換了血,可張公謹提拔過的人,如今也不是沒有起來的。至於干大事要的開銷,什么時候鄒國公說他缺錢花了,那必定是鄒國公在謙虛。

「哪有甚么實權給他,這一回,是真的就剩下觀察了。李恪這個皇家閑散人員,不也成天拿著顯微鏡觀察這個觀察那個么?叔父要是得了差遣,也就是個點頭相公,跑去襄州吃吃喝喝就差不多了。」

「若是平白弄個無權的觀察使,弘文閣會同意?」

「作甚不同意?給魏玄成添堵不行嗎?江淮總督恁大地盤,砍他一刀你以為沒人樂見其成?魏玄成這么幾十年,得罪的人比裴寂還多。想他死的人,別人不知道,皇帝肯定算一個。」

「……」

要是照張德所說,皇帝巴不得魏徵去死,那么弘文閣這幫學士,正好「公報私仇」,順便還拍了皇帝馬屁,迎合上意才是王道啊。

「至於荊襄,當年開打,蕭氏又沒有殺干凈。這二十年經營,朝廷又豈會眼睜睜地看著蕭氏再攢個家底出來?弄個觀察使過去鎮著,就算什么都不干,也足夠讓荊襄諸輩全部雌伏。」

「如此說來,朝廷也是有此等心思的?」

「朝廷巴不得把那些個跨州跨縣的世家全部打成爛渣呢,但凡有個機緣,都不會放過。杜相只不過是琢磨了一個合了弘文閣和皇帝胃口的案子,又順帶還我一個人情。」

聽到張德說是還他人情,武二娘子頓時明了,微微點頭。

但崔珏卻是一頭霧水:「既是克明公還阿郎人情,怎地是叔父去做『湖北觀察使』?」

「鍥而不舍,跛鱉千里。叔父不過是先行探探路,把這『湖北』形制先定下,待將來『湖北』效仿『江西』,成為行省。這湖北總督的位子,就是我的。」

說的很平淡,但卻讓崔珏杏眼圓瞪,她哪里能想到這么深遠,杜如晦還人情,沒點智力外加多年政務經驗,根本沒可能看穿。

而且局外人更是不可能揣摩到這個地步,哪怕是李皇帝,就算琢磨,也決計想不到杜如晦能夠布置一個無數外套的局。

從時間上來說,三十歲的張德再有個五到十年,正好可以接過「湖北觀察使」的位子。而五到十年,「湖北」這么個名詞要是還不能落實成「行省」,那也白瞎了杜如晦和張公謹的能力。

甚至不僅僅是杜如晦和張公謹,武德老臣為了咸魚翻身,怕不是搖旗吶喊也是要的。

到時候朝廷就算想要空降一個「自己人」,最終也會夾著尾巴灰溜溜地滾蛋,然後各方鼓動一個「操之不出,湖北奈何」,李皇帝就算再怎么不爽,再怎么想弄死張德,也只能順應「民意」。畢竟……民主嘛。

盡管從內心上來說,張德對於「升遷」毫無興趣,畢竟,武漢現在的實力,工科狗不敢說高枕無憂,但要說正面剛死李皇帝,連一半的力都不需要輸出。十幾年經營,足夠讓武漢系官商對「皇權」的敬畏衰減到「不服就干」的程度。

很微妙的是,老張覺得李董也不想為了「念頭通達」就跟武漢撕逼到底,人生目標中的敵人,目前始終還是世家,將來興許還有武勛集團,但至少在李董眼里,江南土狗比世家和武勛,都要「乖巧」的多。

而老張對杜如晦的還人情,有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原因,這是他最早動的念頭,就是趁年輕,熬死李董這個老年人就行了。

政治生物的最強技能,就是苟活數十年,續命萬萬千。典型就是李淵,他不死,光每天交配,就能惡心到不少人,其中就有他兒子。

張德為了小霸王學習機,想法也很純粹,只要李董這么個強勢君王被熬死,就憑他那些個兒子,根本沒可能貫徹他的精神意志,必然是妥協妥協再妥協,然後替李董被人吊死在菜市口。

當然了,也有可能老張先行吊過,死在某個皇帝的前頭,那也是說不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