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冒進(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236 字 2020-12-24

「馬賓王不錯。」

人在洛陽的長孫無忌,聽說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是吹胡子瞪眼,但是他心態好,氣兩下就舒坦了。反正當年《威鳳賦》也沒出來,他還能怎樣?再說了,現在讓他去打雜他也不願意啊。

從內心來說,他羨慕馬周的,也就只是這點「御前機緣」,可論及權力,這么個弘文閣老大,還真不一定就比得上江西行省總督。

房喬在江西不敢說「一手遮天」,但當真是不用鳥任何人,一應施政方針,只要不是專門奔著造反去的,那只管搞。搞爛了也不怕,甩鍋就是,跟李皇帝在朝廷干得活,就是個大小區別。

但老陰貨還是贊賞馬周的一點,就是馬周當真是全心全意為自己的「君王」獻計獻策,頗有點「法家」的意味。這么幾年下來,馬周門下走狗,多是此類「酷吏」,凡事先考量「君王收益」,然後在這個基准下,進行法度的變動。

反社會反到自滅滿門的崔慎崔季修,能夠安安穩穩地活著,正是因為在中央除了有皇帝的支持之外,還有馬周的鼎力相助。

崔慎也沒有白瞎這對君臣的支持,摸底河南河北,可以說把地方大族的那點底細,都倒騰了個一清二楚。

李董咂摸著差不多了,直接拿德州棉農做了一場戲,可以說是「瞞天過海」,所有人都以為他要干棉農,而且也的的確確下死手狠干。羽林軍到處「剿匪」,活動范圍極廣,地方府兵還配合著「歷練」,瞧著就是「絕對不和反抗朝廷天威的死硬分子妥協」的架勢。

這場面,論誰都以為李董要跟「先富起來」的人民群眾干到底。

萬萬沒想到的是,李董盯著的,可不是這點蠅頭小利。殺豬過年,怎么地也得挑幾頭膘肥肉厚的啊。

「大人,依大人之見,皇帝莫非是要盡數剪除河北豪族?」

「有何不可?」

長孫無忌掃了一眼問話的兒子長孫淹,「想來是皇帝那里出現了甚么變數,否則,決計不會如此急躁。不過,凡事但有兩三成勝算,行險一搏並無不可。更何況,崔慎摸底河北河南多年,博陵崔氏盡除之時,各家並未響應襄助,這說明甚么?於貞觀朝,這些個世家大族,已然是外強中干,不過是表面勢大。」

至於某條土狗如何揮舞小鋤頭從世家那里挖來教育權,又是如何引領風潮,導致一波「民辦學校」的熱情,長孫無忌並沒有和兒子解釋。這種道理,講再多也沒有自身體會一番才能夠明白真切。

「可……事涉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百姓,一旦動盪,萬劫不復啊!」

「哪有什么萬劫不復,你以為那些游離五姓之外的世族,為何被約往遼東?莫非是這些世族家里有甚女郎,貌美到皇帝心動不成?」

「大人的意思是……這是皇帝許諾給這些五姓之外世族的好處?」

長孫無敵點點頭,「除了此等,還有羽林軍。如今五姓盡除又如何?現在回想,皇帝是早有籌謀啊。早先從武漢調用農官,授官『稼穡令』,皇庄運作,有類新式農庄。田畝增益,較之京城郊縣,強了何止一星半點。後又遴選武漢百工,如賈飛之流,更是在遼東隨侍,若是動盪,這牽扯的數十萬百姓,盡數拿去修路挖渠就是。」

面色淡然的長孫無忌心中忽然覺得,會不會是皇帝察覺到了武漢的真正實力?這么多年下來,就算只是算加法,也不可能再瞞得過馬周和皇帝吧?

「大人言之有理,還可效仿武漢、蘇杭,數十萬百姓塞到工坊,說不定棉賦直接減半,在河南河北自己蓋上百幾十個棉紡廠,也沒甚么大不了的。」

長孫淹說罷,卻見長孫無忌竟然表情嚴肅地點點頭:「興許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