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刨食之輩(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342 字 2020-12-24

以往的行市價錢自然是平穩的,但伴隨著巨鱷的出現,比如武漢這種一張嘴就是猶如鯨吞的,那就立刻打破了這種幾年來的微妙平穩。

可以說很遭人恨了。畢竟願意豁出去不要臉皮跟皇帝玩這種勾當的縣城,往往也算得上「窮山惡水」,盡管肯定也是沿河沿江,但往往都是小透明,絕對無法和富裕地區比較。

武漢來這么一出,也算是小小地延緩了一下許多縣城的「展」。只不過因為這些「展」又是依附在武漢整體「擴張」之上的,於是也就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今年這業績,算是完了。」

「那個姓歐的閹貨,前頭還說『湖北行省』草創,怎地也會給地方州縣留著丁口。一轉眼就跑去江夏給姓張的呵卵子,這他娘的……」

「漲了四成價錢,皇帝老子就不愛錢了?我他娘的就不信!」

「縣里弄了個並線廠,前前後後存了兩千多台織機,眼下就是缺人。中原大戶家的人好使啊,女的都是織女,男的都是牛郎,屋里田里,都是好手。唉……眼下是完了,沒人上工,織機也是個擺設,留著給蟲吃。」

「你好歹是在荊州做事,實在不行,跟縣令大人遞個辭呈,跑武漢也能混口飯吃。我一個房州人,全家老小都在房陵,真要是弄不來人,也只能先糊弄糊弄鄉黨。讓縣令勾些民夫過來先頂一陣子。」

房陵是貞觀十年改的名字,原先是著名流放地「光遷縣」,據說是因為有人修仙成功,以訛傳訛,就有了這個名。基本上有點檔次皇帝還念叨的主兒,都往這里塞,離長安近么?說不定就調回去又你儂我儂也沒准不是?

以往房陵縣就是指著「千年專業流放地」的政策混飯,被流放到房陵的,消費水平都不差,米面糧油稍微采買一下,本地老哥還是能混的美滋滋。

自從聽說旁邊漢水一路過去有人搞展致富,房陵縣的老鐵們就中了邪,連帶著兩任縣令也入了魔,gdp升官財啊,中書令老大人長孫無忌說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著「流放」吃「罪犯」,節省了管理資本也是本事,稍微搞個一家兩家「明星企業」,也夠本地官吏們吃飯免單了。

小日子能更美不是?

伴隨著武漢大擴張輻射荊襄,房州老鐵們臨著築水前往隔壁襄州,也就是一腳路。

於是乎吃肉喝湯談不上,「殘羹冷炙」總歸是有的,每年船用繩索的消耗量,連起來能不能繞地球一圈兩圈三四圈,沒人知道。但就這么點加工業,也足夠養活不少人,還能賺上一筆。

連年船只數量增加,這船用繩索肯定也是增加的嘛。

然後房陵縣官吏們腦子一熱,就成了這一回被武漢大采購深深地傷害的典型。沒有外來的免費勞動力,想要讓本地的小農屁顛屁顛扔了自家的地跑去廠里上班,門兒也沒有啊。

除非一咬牙,遙想當年太谷縣,然後王中的王縣令靈魂附體,這事兒么,大差不差的,也能成。

只不過辦這等生兒子沒馬眼的缺德事,外來人干還行,一個本地土著要是這么干,要么失心瘋,要么失了智。

各地「窮縣」上馬的項目,往往都是內部消化,官吏們自己籌措款項,借貸舉債著比比皆是,畢竟,在他們看來,展勢頭紅紅火火,誰能想到恍恍惚惚?

情急之下,不想投資打水漂的地方官吏,咬牙學習王縣令,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