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振作家門(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52 字 2020-12-24

如今正有船只要發往築紫島,航線是老航線,不過運的是糧秣。糧船還缺糧官,你們要是想要先行看看扶桑地行情,可以糧官身份,前去一探。快則一旬,慢則兩個月,總能返轉江陰。只是海上奔波,風高浪急此間凶險,還需記得。

扶桑地,我願走一遭。

張大安話音剛落,盧照鄰就應了下來,但凡能振作盧氏,再大風險,也不過是粉身碎骨。如今盧氏還有甚么可以失去的不過是這百二十斤的皮肉。

實際上范陽盧氏也從來不是溫吞水的儒雅世家,數百年以來,漠南漠北草原東西,盧氏子弟也是要自己走上一遭的。馬匪刀客強人胡虜甚么危險沒有見過王朝更迭,北地漢胡仇殺最要緊的時候,也不曾懈怠畏懼。

只是貞觀朝的這一回,那真是栽的莫名其妙,又服服帖帖。李皇帝的實力,根本不是前朝皇帝能夠比擬的。

好只要膽氣尚在,總能振作起來。

張大安言罷,起身從案桌上尋了幾個文書,糧官任書都在這里,也不需全都過去,有個三五個便可。

好。

一看張大安居然准備的這么周到,盧照鄰也是感慨。他們現在跟外界溝通,主要消息渠道,就是張氏,江湖民間的變化,那就只能靠自己的眼力智慧。

扶桑地的故事,江陰這里都傳的變了味道,實際上也不止江陰,大江南北,如今都知道東海有金銀島。

朝廷也不是沒有人過來平抑熱潮,可實際上如今沿海各地,多有走私的船只,大多都有金銀銅鐵及各種木料皮草海貨,利潤之高,不可想象。

哪怕風險大的驚人,舉債造船買船,然後雇人出海的地方土豪,並不在少數。

風氣越演越烈,也就導致金銀島的名聲越發厲害。

更何況,揚子江兩岸,靠著這海上經營一夜暴富之輩不計其數。縱使人們大多數都沒有去關注後續發展,比如是不是上岸就被官府捉拿,是不是被權貴巧取豪奪,但這也不影響民間對出海的狂熱。

利潤放在那里,只要是活在社會中的社會人,都會情不自禁地轉移視線,縱使不心動,琢磨也是會有的。

盧照鄰並非一時心血來潮答應了張大安,而是早先就有過一個出海的計劃。振作門楣要錢糧,這錢糧不可能憑空冒出來。一個風險和回報成正比的事業,如何不讓他堂堂盧氏子弟心動

最重要的是,盧照鄰和江湖上的人相比,那是有大優勢的。他所旅居寄宿的江水張氏,實際上就是老牌東海大豪的幕後金主幕後老板這種優勢放在那里,如果不利用,豈不是太過愚昧迂腐了一些

盧氏子弟收拾好了糧官的委任狀,返轉家中之後,便跟家人說了此事。

升之,你能有如此決斷,老夫很欣慰。扶桑地若是番邦,那便不必多想,但依張三郎所言,想來當今皇帝是有意掌控域外,收歸國有。如此以來,扶桑地便是建功立業之地。

老叔也同意我等前往扶桑

嗯,不錯。留著美髯的中年漢子微微點頭,老夫這幾日在江陰城市之間走動,發現本地銀錢用度極高,銅錢成了補充。而朝廷遲遲沒有把銀元鑄制出來,拖的越久,這本地之人所用銀錢,便越不認其它,只認華潤銀元

聽得長輩這么說,盧照鄰略有所思,點點頭道:如此,更要前往扶桑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