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開拓(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218 字 2020-12-24

「大哥,倭人苦了與我們何干?」

杜二郎起身給杜構倒了一杯酒,也給張德滿上,最後才給自己也倒了一杯,重新坐下後,杜荷看著杜構道,「這幾年入唐的倭女,做『螺娘』的都是成百上千。繅絲廠里的倭女都兩萬多了,真要是可憐她們,可憐的過來嗎?」

「再說了,倭人不苦,就苦唐人,總要有人苦的。」

說話間,杜荷還想起了一個見聞,「再說了,再怎么苦,那些個入唐為奴為婢的倭人,至少能吃上飯。小弟在武漢,可是眼見著突厥奴、倭奴居然都能合得來,那些個本地工人,也多是跟他們親近一些。」

聽到杜荷的話,老張嘴角抖了一下,只覺得荒誕不已。杜二郎這個混賬的觀察,反而要細致入微一點。

到了那工廠中做工,管你什么倭人突厥人契丹人,累死累活簡直要命,唯一跟著自己累死累活的,只有自己的工友、同事。其余的……那是什么?!

「為兄就是感慨一番罷了。」

杜構拿起酒杯,一口悶了,然後將酒杯放回桌上,杜荷又起身給他滿上。

盯著酒杯中的液體,杜構感慨道:「世道變換之快,為兄都快跟不上了。大人希望的,不是杜氏如何興旺,而是你我兄弟……能成器啊。」

見杜構手指在兩人之間來回比劃,杜荷便道:「待我把公主弄回來,怎么也算是個皇親國戚。」

「可想好要尋甚么事體做?」

「既然要尚公主,那就不便走遠了。在兩京做點營生即可,倘使有個東海南海的物產賣,也能過活。」

杜荷也是看得很開,因為種種原因,如今他身上的職位都是沒有了。原本還想在武漢廝混,但計劃趕不上變化,自家老哥現在是「東海宣政院」的一把手,有這關系放著不用,這不是神經病么。

再說了,因為去武漢那回瘋狂集資,他在揚子江兩岸的人脈關系……還別說,真的挺雄厚的。

別人不好講,但他杜二郎說是要在長安洛陽賣海產,還真是個不愁的。

「那就好。」

抄起筷子,夾了一塊肉,咀嚼了一會兒,杜構才看著張德,「往後還是有勞操之多費心。」

「自家兄弟。」

張德沒有說多的話,指了指酒杯,「都在酒里。」

三人拿起酒杯,輕輕地碰了碰,然後沖杜如晦的遺像敬了一下,這才一飲而盡。

宰輔人家有宰輔人家的變化,尋常街坊自有尋常街坊的命數。宣政總制院前腳成立,朝廷就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鼓勵生產」,並且第一次有組織地補貼「海外」。

比如說朝鮮道,現在種地,凡是有唐朝戶籍的,就能免稅三年五年七年不等。再比如說東海宣政院的第一份文件,就是關於減免各部提督治下「稅賦」的。而此時在扶桑地,農事稅賦是極低的,反而是商業「保護費」非常高,因為收的人多,一茬兩茬三四茬的。

現在減免「稅賦」,等於就是唐朝作保,為本地區的工商貿易背書。至於誰能受到照顧,這毫無疑問的,肯定是唐人自己。

那么如何拿到唐人的資格,這就又是另外一回事情。

至於唐人之外,那毫無疑問還是要承擔舊有的「負擔」。

「進奏院」方面提交上去的,表面上是成立「宣政總制院」,但因為東海諸地的「加盟」提督6續到位,這可是掏了錢的,自然是要盡快地回本。

於是乎,在「東海宣政院」一把手還在家里「守喪」的時候,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有組織的「淘金」……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