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滅國」(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18 字 2020-12-24

但這種數字,只會反應在賬面上,人的實際感受,卻是大相徑庭的。

尤其是,唐朝政府會供應足夠的糧食,明面上「征民夫」是不假,而且青壯服役也確實拿到了糧食,不但拿到糧食,還能養活不少人。這對於朝鮮道、遼東諸地的底層而言,是非常驚人的「飛躍」。

要知道,高句麗時期,或者說百濟新羅比較活躍的時期,底層幾近奴隸,是真·水深火熱之中。

哪怕每天都有工友重病去世,但整體而言,對唐朝官府,土著底層還是「感恩戴德」。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那個見識去知曉唐朝在這個政策上的「狡詐歹毒」。

「『冬比忽城』這個百濟故城,須早早改了。老夫記得,早就下派了公文前去實地勘察,怎么到如今還不見合用的名稱?」

「文書上已經用了,只是還沒有遞到府內。」

「噢?看來下面的人辦事還是勤力。」

之所以薛大鼎這么說,那是因為實地勘察很費時間,暫定的名稱就是立馬就用的,但正式遞交,還需要人員返回才行。現在暫定的名稱已經用了,但人還沒有回來,說明辦事的人還在忙。

這也不是中國富庶之地,在外瞎浪的風險極高,搞不好就是要小命玩完,為了劃水這么拼,是不存在的事情。

「私底下都叫『冬比忽城』甚么名字?」

「開城。」

幕僚言罷,又道,「文書上用的是『開岳』。」

「想來是有大山在此?」

「山水皆有,大概是在山里行走的太多,便用了『開岳』。」

「就叫『開岳縣』吧,叫開城,還是有些小氣了些。」

定下了名字,幕僚們頓時忙著起草奏疏,命名這個事情,「約定成俗」之後,還是要拿到官方指定認證。

薛大鼎要是大剌剌的無所謂,被人參一本,也是無話可說。

平壤城內休息了幾天,薛大鼎正准備巡視一下平壤城周圍郊縣的情況,卻見南方來了「捷報」。

「甚么?!張利居然如此了得,『萇山國』請求內附!」

「那也是兩萬人的大國,居然就這么降了?」

「不但降了,還把國內的新羅人,男子殺的殺囚的囚,盡數送到了張利跟前。這可是『滅國』大功啊。」

「就是『萇山國』不上台面了一些,否則,當真是大功。」

朝鮮道黜置大使臨時衙署內,各種消息滿天飛,人們議論起來,有羨慕的,有驚訝的,有佩服的……

畢竟,張利才帶著幾個人南下?結果就滅了一個兩萬人的「大國」,這效率,實在是高的有點離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