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躁動(1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226 字 2020-12-24

秋收徹底結束,各地主要產糧區的秋糧也6續入庫,入冬之前的又一波采購熱潮也逐漸鋪開。

這一次的采購熱潮和以往歷年並沒有什么區別,但大背景卻有點不同,「匯豐號」和「鑄幣局」成立這個事情,讓那些進行中大型交易的商號們,前所未有地強烈需要新的法定貨幣。

對於巨頭們而言,只需要一份蓋了朝廷「公章」的票據合同,那大概也就妥帖了。但中小型商號,現款現貨的要求極高,抗風險能力低下的現實需要,實實在在地擺放在那里。

哪怕這些所謂的中小型商號,可能一次交易,也有三五萬貫,涉及十幾萬石甚至幾十萬石糧食。

進奏院因為「匯豐號」和「鑄幣局」又一次熱烈起來,他們能夠左右的東西,在這上面並不多。且不說進奏院是個瘸腿的「巨人」,在朝廷大政上,其實沒什么言權,他們只代表地方的一點點嗓門。

不過進奏院還是正兒八經地提了一個事關地方的案子。

「荒唐!難不成還要幫著在州縣維持『匯豐號』不成?」

「這如何是荒唐?你揚州不用銀元還是蘇州不用銀元?現如今讓你帶著幾十斤開元通寶上路,你願意?舉凡工商興盛之地,銀元走俏本就是行情所在,如今『匯豐號』既為『鑄幣局』行銷官制銀元,難不成我等還要跟銀元作對?這世上,還有比跟錢作對更荒唐的嗎?」

反駁的人雙手一攤,顯然是在地方從事過錢貨業務的院士。能被地方提點推舉,自然是有些門道的。

「倘使這銀元成色每況愈下,又當如何?」

有人擔心劣幣驅逐良幣,雖說只要按照武漢規制來鑄造,不管花色成色形制,都可以說是無可挑剔。那些比較極端的地方,比如河中北地,大概就是契骨西北一帶,一個弗林國的金幣,就未必有華潤號一個銀元來得好使。

畢竟,契骨部那些能夠走出來闖盪的精英,看到的就是華潤銀元緊俏,是硬通貨。而金幣?大部分時候都被收藏起來,鮮有那金幣當作貨幣來流通的。

唐朝金銀短缺,但相較於白銀的流入度,黃金還要更加緊缺一些。

杜正倫從南海回來的時候,探險隊更是在赤道現了一處天然銀礦礦洞,其中裸露在空氣中的白銀數量,規模之大實屬罕見。

只可惜,本地區人煙稀少不說,氣候極為炎熱,環境相當的惡劣。饒是准備了葯材和醫師,還是有大量的人死於各種熱帶疾病。

一只蚊蟲的叮咬,可能就會帶走一個五年老水手的性命,其開難度之大,在杜正倫的《南海書》之中,排到了二十年之後去了。

相較那想想都覺得恐怖的前期投入,蒼龍道那湍急的海流,反而更加可愛一些。

更何況,僅僅是扶桑諸地的銀礦開,也足夠支撐起現在的唐朝市場。

「地方州縣,可置辦驗收銀元成色的衙門。」

「也是,劣幣泛濫,必殺良幣。防微杜漸,乃是正理啊。」

「這何人何處又能置辦恁大規模的衙門?」

「便不是衙門也好辦,做個行會,也不是不可。」

在場的院士聽到這么一句,都是沉默了下來。

道理是對的,可講究起來就復雜了。搞一個監督機構,大方向肯定是對的。但這個監督機構怎么搞,又是一個麻煩。

要是搞臭了名聲,大概又要搞一個監督這個監督機構的監督機構……

「此事,我看可以從長計議,不急於一時。總不能『匯豐號』上來一二年,就盡數鑄些劣幣吧。」

「說的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