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追求數量(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038 字 2020-12-24

受限於眼界知識,往往這種非常有欺騙性的小恩小惠,就能把一個工人拴在一線崗位最少五年。這是一個耐受度奇高的時代,換做某條土狗非法穿越之前,別說五年,五個小時都沒可能

而一個婦女生產過後,她的後代,想要改變自己的階層,可能性不大,當然市面上固然有各種白手起家的故事在流傳,也不是沒有胡商維瑟爾如何如何的傳奇,但這就是一個希望,千幾百萬人中,才難得出現了一個維瑟爾,才出現了一個安菩,才出現了一個沙欣。

更大的可能,不過是這個孩子長大之後,跟他或者她的母親一樣,在工坊中謀求一份苦差事。雖說一旬的工錢也夠吃喝,絕對不至於餓死街頭,但是,想要活得像模像樣體面起來,卻是相當的艱難。

長安洛陽讓中小貴族都覺得居行大不易,但在武漢,工人想要置辦個物業,何嘗不是難度奇高

固然有工人出身的武漢人在本地置辦了物業,但大多都是不大,而且之所以能夠置辦,興許就是冒險做了生意,或者舉債借貸,將來如何,不可預知。

隆慶宮之主在長安城的動靜,從來不會說只是影響一個都城一個街坊,聰明之輩看一眼,便是學了一個招式,依葫蘆畫瓢,坑蒙拐騙偷公主殿下大大的,商賈賤業小小的,大的吃肉,小的吃蝦米。

那些個要謀求公主門生帝國未來的,甘願被隆慶宮之主宰一刀。而武漢或是淮揚蘇杭等地,大大小小的工坊之間,便是一把又一把的蝦米。

商賈賤業多是胃口不大的小魚兒,吃些蝦米,也能溫飽。

面對這種狀況,張德固然有所調控,但也效果有限,市場不但敏感,還滑不溜秋。

甚至為了讓孕婦產婦們在產後放心上班,民間自發形成的托兒所在武漢南北不敢說比比皆是,但大大小小加起來,也有二三百個。

即便如此,還是供不應求,大的托兒所甚至出現了連鎖,從漢陽到汊川,從江夏到武昌,從咸寧到蒲圻,托兒所也有了招牌,往往這些托兒所離嬰幼兒父母上班的地方還很近,簡直是貼心到了極點。

托兒所的標准下限之低,老張固然有點看不下去,但卻是市場所認可,並且嬰幼兒父母們也不覺得哪里有問題。

標准只有一個:不死。

認真來說,老張想追求的,是擴大受教育的人口總量。但對市場,對工商局頭,對地方權貴,甚至對旬日勞作的工人們而言,量就是唯一,多就是最好。

其它的一切,都是排在數量之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