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觀察(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07 字 2020-12-24

武漢女工多有「軍事訓練」,但能不能稱作「軍事訓練」,府內就是一道公文的事情。對外說這是跳廣場舞,別人也不好說什么。

但「軍訓」的作用是深遠,高組織度的集訓,對於快速掌握遵守紀律、規章、制度,有著難以替代的作用。

而武漢訓練女工的教頭,大多都是出自何坦之門下。

那毫無疑問,「坦叔」當年在江東,倘若操持舊業,這個舊業是什么,不言而喻。

「蘇州常州本就有女子讀書的習性,只是大多流轉門第之間。坊內能夠如此普遍,著實驚人。」

「也難怪京城推行『女學』處處碰壁,反倒是在蘇州常州,縱有嘈雜之聲,卻也平緩順利。」

「無有二十年經營,何來根基?」

跑來觀察學習的隨員們只要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就能得出一個很粗暴的結論。簡而言之,假如他們是二十多年前就識字乃至讀書的工坊女工,在上班十多年之後,又怎么會不知道識字讀書帶來的「先發優勢」?

在這個基礎上,假如她們生了女兒,只從回報收益來看,顯然還是識字讀書要好一些。興許她們未必能支持女兒前往什么正規的學堂聽講,但掏錢湊份子組個私塾,也沒什么難度。

織女的薪水,不管織布機器如何發展進化,相較農戶,終究是不低的。

既然有了群眾基礎,但有名望號召,自然是紛紛響應。

而京城是不同的,想要推廣「女學」,從來都是自上而下,絕無可能自下而上。

京城是極為封閉的圈子,它是一個巨大的金字塔,僅僅是「巧取豪奪」,就已經把京城周圍榨干成了「無人區」,指望底層再如何翻身,不過是痴心妄想。

長孫皇後要推行女子讀書,也不過時給自己刷一層金身,僅此而已。刷名望的需求擺在那里,於是「順應潮流」,至於和「隆慶坊之主」的女兒比起來,她大概是沒有太多的高尚念頭。

即便她自己也是女子。

在觀察使府隨員們看來極為驚人的「成果」,對老張而言,實在是興致缺缺。他三十多歲才搞到這個地步,而且可以預見的是,因為各種因素的掣肘,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或許二十年,或許三十年,都只是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地添磚加瓦。

這個時代……真是太糟糕了。

一個帝國的人口,甚至把帝國的屬國人口都全部算上,別說跟非法穿越之前的一個省比較,就是一個城市,也只不過是把城市塞的略顯「臃腫」。

而現在,兩千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域里,撒了三千多萬的人口……地廣人稀來形容它都是輕的。

人們驚嘆於「地上魔都」的龐大,驚嘆於這個沒有城牆的大都會居然能夠運轉的有條不紊,高效地保障著兩百萬人口的吃喝拉撒睡。

但對老張而言,他也只不過是想要更多的一點點「現實感」。

他想要去城市網吧,但很可惜,這里是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