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真愛成本(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17 字 2020-12-24

然後老張轉身看著熊孩子們,字正腔圓喝道:「給老夫留一只腿!」

「當真是香啊……」

帶著熊孩子們吃鳥,江堤上,入春就開始發動民夫的江陰縣令張大安正在指揮江堤工程。石料堆砌也是個技術活兒,更何況春耕時節,想要調動民夫,一般的縣令只會被彈劾。

但江陰雖說是一個縣,張大安發動民夫,還真不需要從農夫中挑。

城市人口、手工業者的數量相當豐富,各大工坊停工也沒有說不情不願,因為縣里可以免稅若干,兩相比較,其實還略有浮盈,對工場主來說,這就很不錯了。

而且蘇州常州跟沔州鄂州一樣,發動民夫並不是只有民夫,還有民婦。

女人上工也是常有的事情,江陰疏浚通往長江的內河,三年發動民夫四百萬人次,其中四成是女子。

大抵上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本地納妾者數量,每況愈下,但有庶出子女,情況也多是因為家主婆不能生產,又或是家主婆自己從娘家帶來的婢女。

至於像梁豐縣男那樣「野種」遍地的,是一個都沒有。

有辱門風么。

照常理來看,一夫一妻多妾和一夫一妻比起來,仿佛是前者要生養的多。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常州諸縣的統計很能說明問題,一夫一妻往往生養三個子女及以上,至多者能生十幾個。

反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大抵上,多者也不過四五個,再想有更多,反而罕見。

江陰本地建立的醫院,從早先專門給有門第人家服務,到逐漸下降到市民階層,然後普及到鄉鎮,這個變化過程,和本地女人也要上工賺錢的普及度,是正相關的。

實際上,不僅僅是江陰或者說常州如此,當年長安城夭折率極高,平民能夠保證每天不餓的人家很少。大貴族為了保證家族延續,才不得不選擇多搞女人。似長孫無忌就是典型中的典型,一窩幾十個。

但這幾十個子女背後,卻是大量因為難產而一屍兩命的侍妾婢女。

那年頭,絹布產量全靠堆工時,子女產量,也全靠堆工時,不但堆工時,還要堆女人總量。

跟著張德吃鳥吃魚的熊孩子們,他們沒有經歷過自己老爸還有小老婆的時代,當然他們老爸大抵上肯定也想養小老婆。

只是這個養小老婆的成本之高,不是他們老爸可以承擔的。

一個本地家庭的破裂,參加勞動的妻子一旦和丈夫離婚,不僅僅是拿走一部分家庭財產的問題。這還包括整個家庭總收入要減半甚至減一大半,因為本地紡織業極其發達,如果是紡織女工,尤其是熟練工,往往工資要比普通男工多得多。

這種情況下,除非是真愛……否則老公養小老婆,讓他去死好了。

不難看出,維持真愛的最低成本,就是夫妻雙方都要參與勞動,不但要參與勞動,還要從勞動中獲得回報。

畢竟,勞動最光榮嘛。

江堤上也在忙著肩扛手提的婦女們不知道勞動光榮個啥,這光景忙活開來,有些婦人挽著衣袖褲腿,也無所謂有些沒見過世面的外鄉男人瞪圓了眼珠子,自顧自地喊著號子,似那些男人一般,忙得不停。

周遭江陰縣衙的官吏們同樣在那里忙活著,巡視的巡視,維持的維持,倒是沒見著有人偷懶,跑去蘆葦盪里烤鳥吃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