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妙不可言(1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343 字 2020-12-24

李奉誡實際上是個長於「治學」的權貴二代,整個揚州受惠於他的青少年極多,原本逼仄的思想,經過多年的耕耘,大概是打開了。

「治學」上的成就,李奉誡帶給揚州的功績,主要有兩點。

一是尊重權威;二是敢於挑戰權威。

「江陽大戲院?」

揚子縣是新式的縣城,效仿武漢那樣「不設防」,沒有連綿不絕的城牆,但是街坊安置極為規整。

城區規劃也頗為考究,商業區、工業區、居民區……劃分的極為清晰,除了極小的一部分本地手工業者,很少有工業區和居民區重疊的地方。

這里同樣是南運河北上的重要轉運碼頭,有著非常豐富的人力資源。除了奴隸之外,還有大量的冒險者消息。

整個大唐最健全的「冒險者論壇」,就在揚子縣。

散養的探險隊,凡是能打出名聲來的,大多都是從這里走出去的。

「大本營」就在江陽大戲院隔壁,是個三層的樓房,占地規模極大。物業是官方資產,和江陽大戲院一樣,屬於揚子縣的優質資產。

「江陽大戲院不在江陽,卻在揚子。」

老張調笑了一聲,一旁頭發隨便用木棍插起來的李奉誡抄著手,胳膊交疊在長袍中,像個煉丹的道士勝過像一個學者。

辦報、辦雜志、辦學刊……李奉誡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倒也打出了不小的產業來。整個大唐的「媒體」從業人員,七八成都是跟著李奉誡屁股後面混。

連流傳江湖極多的小黃文,也大多都是李奉誡的門人,才能寫的活靈活現接地氣。

你要是寫個「風華絕代」的娘們兒,一般跑江湖的還真腦補不出什么來。但你要是寫個「波大奶肥」……瞬間就領會精神。

江湖上的小黃文和小黃曲看似粗鄙,可著實需要腦子才能制作出來。沒有成熟的經驗技術,這一行也不好混。

「祖師爺」李奉誡自己寫過幾個「西域故事」,算是開了江湖小黃文的先河。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寫的,光靠腦補可不成,得有現成的故事來加工,否則寫的就不像。

李奉誡他在西域是真有關系,而且他老子李大郎還做過涼州都督,寫點什么東西,那是信手拈來。

描述胡女多情,從來不說眉目如何傳情,只說十八摸是怎么摸,自然就讓看客爽的一柱擎天。

有了這些經驗,編排戲曲也就自然而然地發展開來。

但大多鮮有上台面的,主要是走下三路。

「曲高和寡」這玩意兒,李奉誡十來歲就不玩了,何況現在?

下三路也並非全是下三濫,下三路只要故事框架搭好,照樣能出精品,還能擴大受眾。

比如《李真人三戲白牡丹》,故事編排的是李淳風,但這出戲,卻是有完整的規制。可以說是定下了「江湖戲」的模仿,曲本中人物登場的格式,早就和其它的瞎胡鬧不一般。

懂行的,自然是知道李奉誡這是把「江湖戲」規范化,不但規劃化,還專業化。同時也並沒有拉高門檻,對優伶們而言,越是在官方團體中廝混久的,越是能適應。

因為他們學歷高啊,看得懂劇本,自然也能玩兩手劇本。

「怎地想著建了這么個物業?」

老張也是好奇問李奉誡。

「年紀大了,總要有個去處。總不能天天待在報社,今年還要赴京,倘使混得不順,退回來養老就是。」

「你歲數養老,那老夫豈不是混吃等死?」

「哈哈哈哈……」

聽了老張的吐槽,李奉誡哈哈大笑:「兄長要是混吃等死,揚子江兩岸恁多英雄,如何自處?」

「休要說這酸話,你這里倒是厲害,才不久的故事,就編排了起來。」

「橫豎不是老夫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