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聞弦知雅意(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45 字 2022-07-22

「觀察,這是為何?」

幕僚不解,於是問道。

「鐵路好不好,州縣長官都是心知肚明。但是這天下間能修鐵路的,止武漢一家。能不能說通朝廷把鐵路修到他們地頭,也要看我們臉色。那……憑什么武漢要把鐵路修過去?」

老張這番話頓時讓幕僚們豁然開朗,臨近州縣並非每一個都能輕松通過水路抵達武漢來交易。

典型就是蒲圻縣,雋水算個鳥,沒有修往蒲圻的弛道,根本起不來。同樣的,岳州境內一些偏僻下縣、軍寨,比如鴨欄驛,比如昌江縣,比如白沙驛,走水路其實效率不怎么樣,而且「湖南」的水盜和蘇杭之間的太湖水盜一樣,聲名狼藉數百年。

地方世族還能跟著武漢的發展吃到紅利,但普通豪強、中小地主,只能干瞪眼,寒門是一直沒有機會登上這個舞台的。

而現在武漢給出了一個機會,對於寒門以及當地做官的縣太爺來說,這是合則兩利的事情,哪怕對世族而言,這也是錦上添花的事情,無傷大雅。

所以說,老張跟幕僚的那番話,就算各州縣等不到鐵路,等弛道通車也是一樣的。

順豐號所產重載馬車,照樣能夠在弛道上跑,一車兩三千斤的貨,只要不是運狗屎,這年頭怎么虧?

最近幾年因路而興的地區,在楚地尤為出名的,就是房玄齡主持的湖西大道,從南昌地出發,直通揚子江,歷時多年修建,聯通數州。

整個南昌地的規模,在江南比擬蘇杭可能差點意思,但比常州宣州這樣的雄州,卻是半點不差。

從明年開始,本地豫章故名就要正式改換成南昌,操作此事的,就是長孫皇後,可想而知南昌地的發展是多么的驚人。

有南昌地珠玉在前,只要不是天生一條咸魚的州縣長官,又怎么可能放棄武漢遞過來的友誼之手?

當然了,既然是友誼之手,肯定是需要互相幫忙。

這時候武漢修路,出點民夫腳力怎么了?又不是不給飯吃。

官方打這個交道,都是各取所需,再者,即便從巴結張德這個角度來陰暗地考慮,周邊諸州縣,也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聞弦知雅意,都沒必要說得通透。

「若分攤至江西、湖南、湖北、山南諸地,倒是省力不少。」

然而老張又道,「這份報告,也要給兵部、工部、都水監一份。」

一眾幕僚換了思維,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和別處工程不同,武漢的工程是給錢管飯的。那末,兵部在地方扔了那么多府兵,反正又上不了戰場打不了仗,為什么不賺點外快呢?

以前統軍府時期,府兵就是輪換種田。到改制折沖府時,因為帝國實在是牛逼得不行,李皇帝心思早就變了,攥著手中精銳搞職業化專業化,地方折沖府的府兵,行情就比較尷尬。

因為武漢也好,皇帝也好,都變著花樣擠壓小農生存環境。哪怕原先小農才是這個帝國的根基。

從皇帝角度來看,小農雖好,農奴更好啊。

從張德角度來看,小農雖好,工人更好啊。

偏偏帝國最沒有良心的兩個人,絕對了帝國絕大多數領域的未來。

於是乎,當這份報告扔到兵部大佬案頭的時候,大佬們要是不把地方府兵扔出去賺錢,這他娘的不是白瞎了他們的才華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