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決心(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58 字 2022-07-22

胖子抖了抖身上的肥肉,冷笑一聲:「那可是一萬人!老二,你想想看,萬一形勢不利,那些個高門,豈能不開口撕咬卓氏?這是白白給人口實,送人把柄!」

「那就徹底攀上武漢這條船,撐個三五年,熬到皇帝……」卓二郎收住了話頭,「到那時,甚么是高門?武漢就是高門!」

言罷,他又嘆了口氣:「再者,大哥也是知道的,眼下武漢鐵器獨步四方,廣州人從武漢請了技術過去,如今廣州鍋賣得到處都是,『廣交會』這二年只鐵器生意,就做都做不完。」

涉及到冶煉,乃是卓氏的根本,此時顯然已經有點難以為繼,靠老底來撐,撐個兩三代人不成問題,但坐吃山空不是辦法。

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成都最最上等的金器,居然是蘇州、揚州的巧匠,而不是成都本地卓氏,歸根究底,還是卓氏的黃金差了點意思,但蘇州、揚州的金器坊,不怕你要得多,就怕你不敢要。

哪怕成都霸蠻的老鄉說要打個一斤重的大金鏈子掛脖子上,蘇揚出來的金器坊,哪怕到了千里之外的成都,照樣不缺原物料。

不但不缺,黃金成色還極好。

這種情況和卓氏一對比,時不時就要擔心金銀等原材料不夠,直接拉開了差距。

高端市場和大眾市場被全面擠壓,卓氏還不變化,就是等死,養著一窩閑人坐吃山空。

所以卓二郎一番話說出來,卓大郎直接不再接茬,雖然還有點生悶氣,卻沒有繼續糾纏不清。

講白了,龍昊這個龜兒子為什么能夠這么拿捏卓氏上下?歸根究底,龍昊攥著卓氏命根,未來發展的卵蛋都在武漢佬手中捏著,他們怎敢扎刺?關起門來嘴上過過癮,也就差不多了。

這就有了卓氏當家人一錘定音,直接干爆龍日天的心理線,送他一個上縣人口又有何妨!

只要能跟龍日天的利益捆綁在一起,那么引進武漢鋼鐵廠的技術,難度系數就要降低不少。

同時還能從龍日天手中拿到極為穩定的貴金屬貨源,都在劍南道一片天下吃飯,久而久之,自然能夠互為援引。

至於龍日天這個龜兒子領情不領情,那又是後話。

果不其然,卓小乙跟龍五郎說了自家的條件之後,龍五郎差點當場硬起來戳卓小乙兩下,這也太實在了!

雖說明知道這是卓氏刻意為之,但解決燃眉之急的事情,行走江湖,這點情分還是要記下的。

等到雙方簽訂紅白雙契,各自署名畫押之後,吳王李恪也終於抵達了武漢。

李恪到了武漢,除了繼續采買一些物資之外,也是要敲定漢安線物料供應的大合同,順帶見了卓氏子弟一面之後,告知了卓氏一個新出的朝廷大政,是針對「西南夷」的。

舊年江西「化獠為漢」的效果不錯,朝廷有意在西南同樣如此操作,依托西南大大小小的礦藏,大力發展采礦業以及配套的運輸業,這些行業本就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自然能夠輕松地消化掉零星且割裂的劍南道諸州各部夷人。

也就是說,雖然朝廷沒有動用太多的資源,只是給了「化夷為漢」的大政策,但可操作性還是有的,而且成功率還不低。

畢竟,相較在惡劣自然環境中掙扎求活,跑礦場做工,或者說在山道上運送物資,顯然後者要容易活下來一些。

朝廷如果還是「勸課農桑」為主業,就沒辦法維持這么多礦場,自然也就沒辦法吸收這么多富余出來的「人口」,但隨著工業和手工業的逐漸興盛,衍生出來的各行各業就是完全吸不飽的海綿,有多少「人口」,都能徹底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