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欣喜的德國人(2 / 2)

我的美利堅 青山鐵杉 1613 字 2020-12-24

「我不覺得奧斯曼人會反對,英國人反對的可能會大一些,誰都知道我最討厭英國人了,這個世界的好東西,都被他們占完了。」提到英國人,謝菲爾德的臉色又晴轉多雲。

想要把優質石油資源的土地吃掉,真應該多多謀劃。實際上比起這塊土地表面上的價值,他本人為科威特投入的資金已經遠遠過了。如果聯合公司不是家族企業,或者謝菲爾德有幾個兄弟爭奪繼承人的位置,誰都不會同意他不遠萬里,又是過來修鐵路,又建立要塞,甚至還准備為遷徙過來的基督徒建造房子。

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說不定到時候有了這個基礎,還用的著以色列做中東攪屎棍么?謝菲爾德家族手中的美利堅聯盟國親自上陣,不比以色列好用多了?

中東的消息傳到柏林,立刻在德國上層引起了小范圍的轟動,尤其是以弗里茨和古斯塔夫為代表的魯爾區,對謝菲爾德的善意更加大加贊同。

奴隸主這個資深德粉絕對不是浪得虛名,在德國資本的眼中,完全就是一個編外的德國人,固然商人是為了賺錢,但是謝菲爾德一直以來的商業操守,令這些魯爾區資本有了信任感。

「陛下、皇儲、我們在紐約的消息傳來,摩根家族確實新訂購了一批鐵路制造的設備,包括工人鐵軌和車廂等等。威廉所說的絕對是真的,從我們和他長期以來做生意的接觸來看,他誠實的簡直不像是一個美國人。」古斯塔夫得到這個消息,到了柏林面見德皇威廉二世後,想都不想的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對奧斯曼帝國的投資,以及為了帝國爭取利益,巴格達鐵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們都熱切的期盼著這一天。」

「在壓制阿拉伯地區的小動作方面,我們完全可以和謝菲爾德有共同立場,相信在做的各位也都知道最近的事情了。這個威廉帕夏建議君士坦丁堡,遷移基督徒進入自己的領地。我無意闡述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不是真像是說的那樣,是出於對奧斯曼帝國的同情。但是不可否認,他肯定是不相信附近的阿拉伯人。這對我們是有利的。」

同樣作為德國企業的傑出代表,弗里茨站在古斯塔夫一邊,分析著合作的可能。

德國大力對奧斯曼帝國進行滲透,無非是希望奧斯曼帝國可以擔負英屬印度的角色,對德意志帝國的展有促進作用,但英國人從中作梗。同時英德對奧斯曼帝國進行滲透,選擇的代言人是不同的,德國人選擇的是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突厥人,而英國人從波斯灣深入,選擇的是這個國家人口最多的阿拉伯人。

英國人搶先與奧斯曼邊緣的阿拉伯部落結盟,並支持和武裝他們,確保自己在波斯灣地帶的優勢。德國對英國的舉動大為不滿,派遣軍事和工業顧問大批的進入奧斯曼。

處在德國的角度,不管謝菲爾德這個美國富,是不是主動伸出橄欖枝有美國政府的影子,但目前來說收集中東基督徒都是一個起碼中立的態度,在英國和德國爭奪中東的背景之下,中立態度對德國已經算是有利。

先從謝菲爾德的言行當中可以看出,他是支持現在奧斯曼帝國的高層的,也就是說支持的群體和德國人支持的群體一樣,是奧斯曼帝國的高層突厥人。這一點雙方是可以合作的,第二點就是謝菲爾德收攏中東基督徒。

至少在歐洲傳揚開來是政治正確,對於這些遺留在中東世界的基督徒,歐洲國家哪怕心里當回事,表面上也必須給這個美國富贊賞的態度。

歐洲現在對謝菲爾德的舉動也不完全是抨擊,抨擊的主要范圍是這個土包子認為奧斯曼帝國比歐洲寬容,不是抨擊謝菲爾德指出巴爾干戰爭讓中東基督徒陷入困境。

基督徒大量涌入科威特領地,一定會引起當地阿拉伯人的不滿,而英國人支持阿拉伯人,注定雙方肯定不會和睦,這對德國還是有利的。

「我的總參謀長,你對此有什么看法?」威廉二世看著自己從小長大的朋友,現在的德國6軍總參謀長小毛奇,想要從他這里得到一些支持。

「陛下,巴格達鐵路對帝國的利益關系重大。我們當然應該對主動提出合作的人,給與合作的回應。」小毛奇沒有讓威廉二世失望,不出意外的認可了合作,「我們不應該猶豫,現在馬上就要投入實施當中。」

「那我們就告訴倫敦,鐵路規劃的終點是巴士拉,同時我們願意分享鐵路帶來的利益。」威廉二世一錘定音,對英國人做出讓步,讓巴格達鐵路馬上開始修建,「告訴這個美國商人,德國感謝他對德國的支持。」</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