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丹田劍氣(2 / 2)

大聖傳 說夢者 1516 字 2021-01-20

麻布衣道「你去哪?」

「不是沒有了嗎?」

麻布衣道「你懂了嗎?」

小安道「略懂。」

麻布衣立刻問了她幾個問題,她不假思索,對答如流,確實是「略懂」。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她就完全掌握了《笈七簽》,但其中更加深奧之處,就需要在修行中,慢慢去體會,不是憑一兩句話能說得清的了。

所以,她這個略懂,回答的很准確。但是,麻布衣當初為了達到這個「略懂」程度,在師傅的悉心教授下,花費的時間也是以年來計算的。

現在,他終於能夠有些體會到一念大師的感受了,有一個這樣的弟子,簡直會讓做師傅的產生一種奇妙的挫敗感。

不甘心的道「嘴上懂不算懂,得將之修行出來。」

於是,小安只得坐下來,因為不是佛法,所以也沒法像修《金剛伏魔經》那么迅速,花費了一天一夜的功夫,將《笈七簽》修了個入門程度。

麻布衣茫然擺擺手「你去吧,有什么不懂,再來問我。」

小安又施了一禮,轉身而去。

腳踏浪濤,廣袖飄舞,直來到虛島上,一眼便尋到了李青山的所在,露出甜美的笑容來。

李青山立刻便向小安請教了《草字劍書》中的劍道,果不其然,小安雖然沒有煉化過其中任何一卷,但對於《草字劍書》中劍道的領悟,更在李青山之上。

李青山聽了她的言語,頓時覺得受益匪淺,而她也在李青山的實際感受中,得到不少啟發,劍法更進一步。

但領悟本就是最復雜的一種感受,小安她有時也不知該怎么向李青山的解釋,便拿起長劍來,與李青山以《草字劍書》中的劍法比劍。

不分晝夜,一大一小兩個身影,在碧綠竹海中,相互追逐纏斗,長劍相擊,發出鏘鏘鳴響,大片大片的竹林隨之倒下。

劉川風看的心疼,竹樓才剛剛花了不少靈石,發布了任務,這樣下去,幽寂的虛島,只怕要被二人削成禿子。

說是二人,其實只是李青山一人,小安劍氣如虹,但凝練之極,等閑不會傷一枝一葉。

但到了數日之後,青竹倒下的數目,便大大減少。劉川風才放下心來。

有過了十余日,一場春雨落下,春筍破土而出。

春風舞動,竹海起伏,滿天細雨。

李青山和小安立身其中,遠方的湖光山色,都在雨水中模糊,仿佛置身於一卷水墨畫卷中。

他們手持竹劍,時而靠近,時而遠離,手中之劍,極少相擊,每一個動作,都心有靈犀,默契之極,不像是在比劍,而像是在舞蹈。

李青山最初所持,是一柄下品靈器的寶劍,後來換成雜品靈器,再後來換成尋常利劍,直到如今的竹劍。

還是取材去足下的竹林中,他用煉器術親手鑄造的,這當然不是為了裝逼,對於劍氣的控制力越高,對於材質的要求就越低。

如果是最初的李青山,哪怕是一柄鐵劍,也要化為鐵粉。

此時此刻,亦證明,他於《草字劍書》中的劍道,終於可以領悟、控制。

但真正到了對敵的時候,當然還是武器越強越好,真正對上勁敵,想玩什么「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純粹是找死。

李青山釋然,他終於將第一卷《草字劍書》中所蘊含的劍道,完全融會貫通,不必再用靈龜鎮壓,劍氣宛如游魚一般,在丹田氣海中自由游曳。

他忽然大喝一聲「小安,用全力。」

竹劍消失,化作一片劍氣,或沉重、或輕靈、或緩慢、或迅速、或直行、或曲折,李青山第一次領悟了其中細膩的變化,不再是一窩蜂的將劍氣全部放出去。

小安也是微微一笑,身上金光乍起,金剛持劍,向下一插,安穩如山。

叮叮當當,宛如鍾聲長鳴,只見唯有幾道遲重劍氣,在金剛化身上留下幾道淺淺的痕跡,其他全然是毫發無傷。

「佛家的功法,還真是賴皮。」李青山咧咧嘴,這些劍氣要破護體真氣自然是毫無問題,但要破小安的金身,卻是不可能的。

不過他現在融合的還只是這一卷中品的《草字劍書》,如果是上品靈器的那卷的話……文學網提供無廣告彈窗小說閱讀..

</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