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午門的正門(2 / 2)

亂清 青玉獅子 1336 字 2022-07-12

這個場面,讓關卓凡深感不安。他一路縱馬,不和道路兩旁熱情的民眾做任何「互動」。五百鐵騎卷起黃塵,自西直門而入,不久就到了紫禁城。

午門前下了極嚴密的關防,一個百姓都沒有,關卓凡正想感慨「整個世界清靜了」,突然大嚇一跳:午門的正門洞開了!

午門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的時候,皇後進一次;殿試一甲的狀元、榜眼、探花,入宮謝恩,出宮的時候,出一次。沒有第四種情形了。

今天這是什么情況?

恭王帶著一大班王公文武迎了上來。

關卓凡立即下馬,不等恭王等走進,便趨步上前,請下安去。

這是不合儀注的。關卓凡現在是「大將軍」,禮絕百僚,必須等代表皇帝迎接的恭王解開他身上的披風,在形式上「去了甲胄」,才能給恭王請安。

恭王趕忙緊走幾步,上前將他扶了起來,心中奇怪:這些儀注,昨天到豐台大營打前站的禮部的司官,應該都給他交代過的,怎么忘了?

然後解下關卓凡的披風,完成了「去甲胄」的程序。關卓凡立即給其他的王爺貝勒請安,老惠親王、睿王、惇王、醇王、伯彥訥謨詁,一個沒有拉下。

恭王呵呵笑道:「逸軒,昨兒晚上,宮里面頒了諭旨出來,叫今兒打開午門正門,大將軍功在社稷,著由午門正門入宮!」

原來慈禧查看前朝儀注,年羹堯西海大捷,返京入宮的時候,是和世宗皇帝一塊兒從午門正門入宮的。心想既然什么「郊迎」「獻俘」「檢閱」都不搞,不能太委屈了關卓凡,從午門正門入宮的恩典總是要給的,反正惠而不費,大臣們應該不會啰嗦。於是說動了慈安,連夜發了一道諭旨出來。

表面上來看,慈禧做的沒有什么錯。年羹堯下場不堪,但當時迎接他的儀注都是由禮部擬定、世宗欽定,都是符合「程序」的。當然,里面也有雍正自個特別的心思和花樣。但既然皇帝親迎,「大將軍」和皇帝一同從午門正門入宮,邏輯上是說的通的。

問題是現在皇帝不在現場,恭王只是皇帝的代表。

還是那句話,慈禧聰明天生,但畢竟「書讀得少」。她進入政治最高殿堂的時間還太短,不是什么都能摸得准情況。還有,好消息來得太快太多,確實有點沖暈了頭了。

關卓凡背上滲出一層細汗,心道:這位御姐,太隨心所欲了!

他搖搖頭說:「這個恩典,卓凡萬不敢領。」

恭王微笑著說道:「逸軒,你不必推讓,你當得起!」

關卓凡說道:「王爺一定相強,卓凡只好長跪在午門外邊,給兩宮皇太後和皇上謝罪。」

這事就這么僵住了。

最後曹毓瑛提出一個解決方案:欽差大臣的「王命旗牌」由午門正門入,欽差大臣本人和王公百官一齊,由側門入。

「王命旗牌」代表「如朕親臨」,從午門正門入,勉強說得過去。

這個方案立即報入宮內。過不多時,太監氣喘噓噓地跑出來,傳了兩宮皇太後的口諭:准奏,同時強調,關卓凡著由午門右側門入。

清制,文武百官入宮,走午門左側門;宗室王公入宮,走右側門。

這個「王命旗牌」,裝在隨軍的一輛車子里,乃是一座龍亭,里面供著一面二尺六寸長的長方形的藍緞旗子,還有一面七寸五分大小的朱漆圓形椴木牌,旗和牌上都有滿漢合璧的一個金色「令」字,上面鈐著兵部的大印。

於是軒軍近衛團中四位品級最高的軍官,包括圖林,抬著龍亭,太監前導,進入午門正門,然後從側門出來。這就算是「禮成」,「領了兩宮皇太後和皇上的恩典」。

然後宗室王公行右、文武百官行左,魚貫進入午門。

恭王和關卓凡兩個走在宗室王公的最前面,這個關卓凡就沒有辦法再推讓了。

可他雖是旗人,卻並非宗室,這個安排到底只是特別示以榮寵,還是有其他的什么原因?

*(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