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襲擾,襲擾,再襲擾(2 / 2)

亂清 青玉獅子 1555 字 2022-07-12

也是槍聲混雜著爆炸聲,也是持續了一盞茶左右的時間。

這一次過來報告的是福山俠平——西南方向是他的防區。

和上一次如出一轍:福山俠平所部的注意力,被北邊的變故吸引了過去,士兵們正在驚疑不定,一小股敵人從側面插了進來,又是「猝不及防」,又是「很吃了點虧」,又是我軍一醒過神來,敵人便「迅速撤退」。

不過這一次看清楚了:敵人穿著藍色的洋裝軍服——是中國人。

全軍都進入了高度警戒的狀態,看著大聲發號施令的山縣有朋,高杉晉作想:中國「後勤基地」在東南方向,西北方向、西南方向,先後出現了敵襲,那么,接下來,東北方向會不會也出現敵襲?

他真的是「料事如神」,這個念頭剛剛轉完,東北方向就響起了槍聲。

這一次敵人沒有沖進來,只是在黑暗中向長州軍隊的營地射擊。長州軍非常吃虧,他們不能熄滅營地里所有的燈火,變成敵在暗、我在明的局面,只好向子彈飛來的方向盲目還擊。而營地沒有堅固的工事保護,雖然敵人沒有像上兩次那樣沖進營地,但對射了一輪之後,還是產生了傷亡。

這次擾攘得久了一些,大致過了一頓飯左右的時間,敵人的射擊戛然而止。

明知道敵人只是小部隊襲擾,但高杉晉作還是不由苦笑:四面都有敵人,三千人的軍隊,居然被五百人的軍隊包圍了。

他有一個預感:整個晚上都別想安生了。

這個預感非常准確,類似的襲擊又發生了十來次。黑暗之中,長州軍隊除了嚴密戒備,做不了任何其他的事情——比如派部隊出營追擊。

最後一次襲擊發生在寅末時分,即快凌晨五點了。

福山俠平說的沒錯,這一系列的襲擊確實是中國人的作品。

小倉城後勤基地守備營共派出了四支小分隊,每支小分隊由兩個班組成,由一名排長或副排長帶隊。姜逸田並沒有給小分隊規定具體的殺傷目標和數量,他們任務就是「襲擾」,就是叫長州軍睡不好覺,同時也做不了其他的事情。

事實上,山縣有朋的顧慮是對的,中國人對長州軍借夜色掩護、突入塹壕的可能性是高度警惕的。

這倒不是基地指揮官姜逸田營長革命警惕性特別高,而是關爵帥制定的《塹壕防御手冊》中,就包括了這樣的「標准程序」。

在美國的時候,南下亞特蘭大途中的阿拉圖納戰役,是軒軍傷亡僅次於查塔努加戰役的一次慘烈之役。月夜的塹壕內,北、南兩軍血盈溝壑、殊死搏殺的場面,關卓凡終生難忘。他因此對敵人可能在夜晚潛入己方的塹壕,有著特別的敏感,並在《塹壕防御手冊》中,予以特別的應對。

這個「特別的應對」,包括在晚上派出小分隊,主動出擊,反守為攻,給敵人不間斷的襲擾。

小分隊的建設也不是姜逸田的發明。軒軍改革軍制的時候,就明確要求:營級單位,要有組織「特別作戰分隊」的能力。

這個「特別作戰分隊」,和後世的特種兵不能比,也不是一個固定的單位,只是要求營級單位主事主官,「能夠組織少量人員,在復雜氣候和地形條件下,執行目的單一的、較為簡單的作戰任務」。

這個「少量人員」,按規定,一般情況下為兩個班,即兩個可以相互支援的戰斗小組——不能再多了,不然,「在復雜氣候和地形條件下」,就協調、指揮不來了。

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在塹壕中相向對峙的兩支部隊,趁夜色掩護互相滲透是很普遍的情況,但基本小打小鬧,難以取得什么大的成績。

而阿拉圖納戰役中,北軍的塹壕是一種「進攻性塹壕」,是向敵方推進的「通路」,和小倉城後勤基地這種純防御性塹壕完全不同。既然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接敵,南軍進入塹壕就該「歡迎」,求仁得仁,沒啥可抱怨的。

不過,關爵帥的思維是發散性的,由進攻而想到防御,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何況我軍人數有限,傷亡的承受力低,開片這種事情,最好不要發生在自己的塹壕內。

東邊的天際露出魚肚白的時候,每一個長州藩官兵都精疲力竭了。

夜襲中國「後勤基地」的計劃自然告吹。除了已經不存在「偷襲」的突然性,營地外到處都是敵人的小股部隊,如果強行執行原計劃,「選鋒隊」走出營地就會遇襲,伸手不見五指的,弄不好半路上就散架了。

看著不遠處在晨曦中慢慢清晰起來的中國「後勤基地」的土牆,高杉晉作心中充滿了悲涼。他長長地嘆了口氣,對滿眼血絲的山縣有朋說道:「山縣君,咱們撤吧。」

確實得撤了。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做長期的圍困,高杉晉作還有可能想出攻克這個「後勤基地」的辦法,但他沒有時間了。中美聯合艦隊隨時會出現在馬關海面上,那個時候再走,可就晚了。

山縣有朋臉色鐵青,他沒有答話,過了半響,才說道:「我們撤回去,長州怎么辦?」

高杉晉作沒有馬上回答山縣有朋的問題,他背轉身子——那邊是長州的方向,劇烈地咳嗽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