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深意(2 / 2)

亂清 青玉獅子 1890 字 2022-07-12

不過,聖母皇太後說,軍機直廬「太逼仄了,轉個身子都會磕著碰著,還得擺香案、面南背北的,擠不下。不合適」。

軍機直廬的內部空間確實不大,可也沒到聖母皇太後說的這個地步。不過。「上頭」的言下之意很明顯,聖心所屬不是軍機直廬,這也不必多作爭論。

關卓凡自己不好說什么,恭王是負責頒旨的。乃開口請兩宮皇太後的示,應該在何處頒旨接旨呢?

我看隆宗門不錯,地方寬敞的很。

啊?

隆宗門就在軍機處旁邊,面闊五間,兼之是門道,平日除了侍衛,沒有其他的人,「地方寬敞的很」,倒是真的。

不過。隆宗門的地位特別而敏感。

隆宗門是乾清門前廣場的右門,亦即西門,進去後。北而內廷中路各處,南而外朝中路各處,是紫禁城內廷、外朝之間的重要通路,稱「禁門」,非奏事待旨及宣召,即王公親貴亦不得擅入。

大員們的隨從。則任何時候都不可以進入隆宗門,只能在門外台階二十步之外立候。

聖母皇太後指定隆宗門為關卓凡晉郡王頒旨的場所。可謂別出心裁,這其中……有沒有什么深意呢?

至於這算不算「違制」、「僭越」,倉促之間,誰也說不好。

無論如何,先辭為上。

慈禧微微皺眉,說道:「你是不是覺得隆宗門打過仗,不吉利?」

喲,我把這茬子事兒給忘了。

嘉慶十八年,天理教作亂,遣一支奇兵,換裝潛入北京,在信教的太監接應下,居然攻入了紫禁城,一直打到了隆宗門。

這支教黨,人數不足百人,最終全軍覆滅,但此為「漢、唐、宋、明未有之事」,可以想見,給當時的朝廷造成了何等樣的震撼!仁宗為此下了罪己詔,臨終遺詔「永不忘十八年之變」。

隆宗門激戰,箭矢紛飛,其中有射中門上匾額和檐下椽頭的,仁宗諭示,不要拔出上面的箭頭,以永為後世子孫戒。迄今,隆宗門匾額和檐下椽頭,各留有一支箭頭。這兩只箭頭,關卓凡都是親眼見過的。

「回太後,臣是帶兵的,不忌諱這個。」

「我想也是。」慈禧點了點頭,然後微微提高了聲調,「實在跟你們說,正是因為隆宗門打過仗,我們姐倆兒,才要選那兒頒這個旨!」

關卓凡和其余五個軍機大臣都是心中一凜。

「請太後訓諭!」

「嘉慶十八年的事兒,宮里邊兒的老人兒,到現在還在說,說起來就是心驚肉跳!當時,如果隆宗門守不住,真給亂黨打進了內廷,天曉得會出多大的禍事?」

「旨意里說關卓凡『扶危定傾』——隆宗門打的那一仗,不就是『扶危定傾』嗎?在隆宗門頒這個旨,晉這個爵,我看,意思極好,對得上號!」

咦,御姐的這個「象征意義」,還真有那么一點「意思」哦。

「這是一層意思,還有——」

慈禧頓了一頓,說道:「我掉一句文——『母庸諱言』,大清的國運,從隆宗門的那一仗開始,就一路跌了下來了!一直到了今天,才終於回轉了頭!關卓凡,這里邊兒,你居首功!」

關卓凡心中一震,撩袍跪倒:「臣惶恐!」

「在隆宗門頒旨,一是給大家伙兒提個醒兒,別忘了祖宗創業的艱難、守成的辛苦,二是要借此告訴天下萬國,咱們中國,從此抬起頭來,望上邊兒走了!」

這大道理,才真叫「一套一套」的,關卓凡想,俺自己都沒有想這么多呀。

如果關卓凡真心想辭,還是能找到說動慈禧的理由的:比如,聖祖、世宗、宣宗,皆崩於紫禁城外,他們的梓宮,都是由隆宗門迎入大內的。在隆宗門接旨受爵,既有僭越之嫌,又頗不吉利。

「僭越」神馬的,自我感覺正無比良好的御姐,未必會放在心上,但說到「不吉利」,就絕對不會不在意了。

不過,關卓凡決定:不辭了,隆宗門就隆宗門,這一回,就照著御姐的意思好了。

該低調的時候低調,該高調的時候高調。

收到關貝勒即將在隆宗門接旨晉爵的消息,景運門那邊熱鬧起來了。

景運門和隆宗門東西遙遙相對,乃乾清門前廣場的左門,亦即東門,規制和隆宗門一樣,功能也基本一樣,都是內廷和外朝之間的重要通路,都稱「禁門」。

景運門內,北側為九卿值房和蒙古王公大臣值房,南側為奏事待漏直所。所謂「奏事待漏直所」,是指國初的時候,皇帝在乾清門「御門聽政」,大臣需一早趕到乾清門外等候奏事,等候之所,便是這「奏事待漏直所」。「御門聽政」這回事,是早就沒有了,「奏事待漏直所」,其實就是官員們候朝的朝房。

就是說,遞牌子等候「叫起」的官員、六部九卿在紫禁城內當值的官員,都集中在景運門內。

軍機處「叫起」,一定是當天的第一「起」,只是今兒軍機處的這一「起」,「叫」起來沒完沒了,不曉得在商議什么不得了的大事?其他的「起」,今兒還「叫」不「叫」了?

大伙兒正在胡亂揣測,消息傳過來了:關貝勒晉軒郡王!

整個景運門轟動了。

景運門距隆宗門,不過一箭之地,誰不要看這個熱鬧?因此,關卓凡受爵,雖無意「搞大個場面」,但頒旨接旨的時候,「觀禮」人數甚多,場面還是相當不小。

整個紫禁城轟動了。

整個北京城轟動了。

整個中國轟動了。

*

(三千七百字大章奉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