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集議重臣(2 / 2)

亂清 青玉獅子 1178 字 2022-07-12

除此之外,乾清宮的南廡,即乾清門兩側的房子,西邊的為「南書房」,內廷詞臣直廬,皇帝文學秘書辦公的地方;東邊的為「上書房」,皇子、皇孫們讀書的地方,包括每一位登基之前的皇帝,也包括今上。至於現在小皇帝改在弘德殿念書,那是後來的事情,剛從熱河回到北京的時候,一樣是在乾清宮「上書房」念書的。

乾清宮這樣一個有重大象征意義的地方,兩宮皇太後本是不宜臨御的。兩宮垂簾,祖制所無,格於形勢,不得不行,但防微杜漸,不使牝雞司晨,變成陰陽顛倒,是掌國親貴大臣的責任。因此,皇太後在儀制上若有逾距之處,一定要堅決諫阻。

垂簾五年余,慈禧不止一次暗示,有意臨御乾清宮。但恭王每一次都裝作聽不懂,或者王顧左右而言他,或者干脆一聲不吭,總之根本不接她的話頭,慈禧自己沒趣兒,只好罷了。

在此之前,兩宮皇太後唯一一次臨御乾清宮,是接見「美利堅訪華代表團」。不過,那算國家典禮,和「會議朝臣」的性質,有著本質的不同。

而且,選在乾清宮接見友邦俊彥,主要目的,是為了強調中、美「血盟」之誼,重點在於美國人,皇太後臨御,不是事情的重點,也就不算「逾距」。

這一次,可不同了。

怎么,恭王一退,路數馬上就改了?這……

有人心中不免嘀咕:唉,若論風骨,軒王似乎……不及恭王啊。

臨御乾清宮,用的理由倒是簡單:人太多了,養心殿地方不夠大。

如果僅僅是舉行什么典禮,大伙兒磕過頭就走人,隊伍就算排到殿外去,也沒有什么大關系,可俺們今兒是「集議」,每個人都得裝到屋子里頭呀。

不過,「上頭」還是做出了「避嫌」的姿態,不用明殿,會議的地點,選在了西暖閣。

乾清宮闊九間,深五間,暗合「九五至尊」之意。中三間為明殿,設寶座;左三間為東暖閣,即著名的「三希堂」,收藏著高宗的心頭之好——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三通貼」,並因此得名;右三間為西暖閣,取名「溫室」。

今天的「集議」,就在「溫室」中舉行。

大臣們經過明殿進入「溫室」的時候,許多人都忍不住抬頭,偷偷看了眼寶座上頭的那塊「正大光明」匾,心中不由生出感慨:鑒於康熙朝九王奪嫡之亂,自雍正朝始,本朝不立太子,聖心默定哪個皇子承繼大統,生前擬好旨意,收在這塊「正大光明」篇後的「建儲匣」內。

再進一步想到:高宗、仁宗、宣宗、文宗,都是按這個制度繼統踐祚的,然而,因為今上是先帝唯一的兒子,今上繼統,這個秘密建儲的制度,事實上已經失去了意義,今上登基,也就沒有經過「打開建儲匣,顧命大臣共同驗看,再和大行皇帝秘藏身邊的詔書對照」這道程序。

大清的皇祚,如此之單薄……唉!

有人還在心中嘀咕:不在明殿會議,只怕是不得已為之,未必就是什么「避嫌」——寶座的格局,只為一人而設,根本沒法子把一位皇上、兩位太後同時擺上去啊。

「溫室」地方不小,可也烏泱泱跪得滿滿當當的,站立的只有四人,兩位當值的御前大臣:醇郡王和科爾沁親王伯彥訥謨詁,兩位奉旨「召對宴筵,免行叩拜禮」的親貴大臣:軒親王、恭親王。

黃幔後面,聖母皇太後清朗有力的聲音說道:「這兒有一道旨意,我們姐倆兒已經用過印了,奕譞,你交給文祥,替大家伙兒念一遍,然後,即轉內閣明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