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你給我滾!滾!滾!(2 / 2)

亂清 青玉獅子 1625 字 2022-11-11

嗯,我先想一想——還有什么事兒,是被我漏掉了的?

這一想——嘿,還真的有!

慈禧傳了玉兒進來,吩咐道:「開書房!」

*

*

前文交代過,關卓凡這次來天津,除了將相關脈案、奏折、會議紀要帶了過來,還給慈禧帶來了兩套書——一套《明史》,一套《宋史》。

《明史》是請聖母皇太後了解「大禮議」,《宋史》則是請聖母皇太後了解「濮議」。

「大禮議」是怎么回事兒,關卓凡來天津之前,慈禧就已經有了大略的了解,「濮議」是怎么回事兒,可是直到現在還一頭霧水。

自己有空兒「游船河」,有空兒花一個多時辰「傳洋膳」,卻忘了「御覽」如此緊要的「背景資料」,可不是昏了頭了么?

趕緊補課!

本來,以慈禧的水准,不論《明史》還是《宋史》,讀起來都是很吃力的。不過,關某人很貼心,凡有關「大禮議」和「濮議」的章節、頁碼、段落,都已經用標簽貼了出來,其中,某些過於晦澀的字眼,還在標簽上予以注釋。所以,慈禧既不必在兩個大部頭中,自己去找「大禮議」和「濮議」的相關內容,讀起來的時候,也沒有什么實質性的煩礙。

「大禮議」的大致情形,慈禧雖說之前已經約略了解,但真正看了進去,感覺卻大不一樣——驚心動魄多了!

尤其是看到「太後至衣敝襦席藁為請」一句,慈禧渾身的寒栗,都起來了!

「衣敝襦席藁」是什么意思,她大致是曉得的,送書給她的那位,尤恐不足,還在標簽上加了這樣的注釋:

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自知瀆犯天威,罪在不赦,席藁私室,以待斧鉞之誅。」

不由自主,慈禧的腦海中,出現了這樣一幅場景:自己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在新皇帝面前,跪在一張破席子上,為身陷囹圄的桂祥、照祥兩個兄弟「乞恩」,叩首伏地,聲淚俱下,苦苦哀求……

我能夠允許出現這樣的場景嗎?

慈禧粗重的吐出了一口長氣:那還不如殺了我!

至此,對於慈安何以堅定支持麗妞兒做嗣皇帝,算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

另外,慈禧發現了一個似乎十分巧合的事情——「大禮議」中,首倡世宗應追尊本生的張璁,是所謂的「觀政進士」。

前明的「觀政進士」,不就是咱們的「庶吉士」嗎?首倡榮安繼統承嗣的寶廷,不也是「庶吉士」嗎?對,還有那個桴鼓相應的鮑湛霖,也是個「庶吉士」!

這……只是巧合呢,還是另有什么玄機?

慈禧沉吟半響,自以為大致想明白了其中的「玄機」:

庶吉士皆為新進,銳氣正盛,為求幸進,最容易被鼓動起來,胡說八道,此其一。

庶吉士是言路上的人,就說錯話了,亦不宜深究,此其二。

庶吉士還不是正式的翰林,分量相對較輕,拿庶吉士來打頭陣,可進可退,收發自如,此其三。

哼,某人……其心可誅!

搬開《明史》,換上《宋史》。

讓我來看看,「濮議」又是怎么回事兒?

頗出慈禧的意外,「濮議」較之「大禮議」,可是溫和的多了,不過貶斥了幾個侍御史,沒有打一個人,更沒有殺一個人,「大禮議」呢,嗯,一百幾十人廷杖、下獄、拷訊,其中,杖死了十六人,血淋淋的!

看來,宋朝的皇帝,對待大臣,比明朝的皇帝,要好得多呀。

不過,支持宋英宗追尊本生的,可是有韓琦、歐陽修這班「中書」——就是宰執了,反對的一方,雖然聲勢浩大,也有好幾個旗鼓相當的重量級人物,可是,到底彼時不是捏著印把子的,英宗的底氣,其實很足,所以,盡可以「事緩則圓」,不必大動干戈。

由此又可以看出,宋朝的大臣,這個腦筋,也要比明朝的大臣,開通、活泛不少呢。

還有,慈禧發現,不論是「大禮議」還是「濮議」,朝臣都深度介入了皇家的統嗣之爭,而榮安繼統、承嗣,一句「愛新覺羅的家務事」,某人就把朝臣們的嘴,堵得嚴嚴實實,則某人的手段,較之前人,不曉得高到哪里去了!

唉,某人,某人——

這樣的一個人,如果僅僅是我一人之人,該有多好!

這樣的人,若一旦站在了我的對過,又該是多么之糟糕!

現在的他,到底是站在哪一邊兒的呢?

大約,「哪一邊兒」都不是,是他自己個兒的「那一邊兒」!

慈禧合上了書。

無論如何,對付這樣的一個人,再不容有任何的疏忽!

明天,全力以赴,畢其功於是役!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