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皇太後的地方?太上皇的地方?(2 / 2)

亂清 青玉獅子 1535 字 2022-11-11

前明的時候,這一帶的屋宇,疏疏落落,不成氣候,到了本朝康熙年間,聖祖為孝養仁憲皇太後,在此修築了寧壽宮,殿台閣榭,始成規模。這是寧壽宮的肇建之始,也是把「撤簾大典」放在寧壽宮的「法理依據」——因為有了仁憲皇太後的「故事」,寧壽宮就可以算是「皇太後的地方」,「符合皇太後的身份」。

不過,終康熙一朝,寧壽宮的規制,依舊是十分有限的,真正在此大興土木,使寧壽宮前朝、後寢齊備,終於變身為一座具體而微的「小紫禁城」的,是高宗。

高宗是把寧壽宮作為自己禪位之後的居所來經營的,其既為「太上皇正寢」,格局便仿照紫禁城,亦分前朝、後寢兩部分。

前朝部分,九龍壁對應午門;皇極門對應太和門;寧壽門、皇極殿、寧壽宮攏在一起,對應「三大殿」。其中的皇極殿,為「太上皇正殿」——就是即將舉行「撤簾大典」的所在了。

當然,就殿閣的具體規制而言,「太上皇正殿」怎么也不可以「僭越」作為「天子正殿」的太和殿的,因此,寧壽門的規制,比照乾清門;皇極殿的規制,比照內廷之首、「天子正寢」的乾清宮;寧壽宮的規制,則比照坤寧宮。

大致可以這么說,寧壽宮的「前朝」,基本是紫禁城「三大殿」和「後三宮」的一個「混合體」。

寧壽宮後寢的面積,不輸前朝,且亦仿佛紫禁城的格局,分成東、中、西三路,其中位於西路的花園,俗稱「乾隆花園」的,布局精妙,曲直相間,極盡巧思,較之御花園,各擅勝場,毫不遜色。

高宗經營寧壽宮,興作不遺余力,可是,他禪位之後,除了在寧壽宮辦過一個「千叟宴」外,一天也沒有在那兒正經住過——他依舊住在養心殿。

原因嘛,很簡單,做了太上皇的高宗,依舊把持著帝國的最高權力,養心殿以及密邇的軍機處,為帝國權力中樞,為了固權,他不能隨意的「離窩兒」。

不過,無論如何,寧壽宮在名義上,除了是「皇太後的地方」外,也是正經的「太上皇的地方」,而兩宮皇太後的「撤簾」,和高宗的「內禪」,某種意義上,異曲同工,至少都算是「榮休」,在寧壽宮辦「撤簾大典」,真正是契合不過。

皇極殿以及殿前廣場的地方,也足夠的大,足以把「不入八分輔國公以上親貴、在京從五品以上官員」都塞進去。

真正是「四角俱全」啊。

還有,在寧壽宮辦「撤簾大典」,隱隱然透著這么一層意思:兩宮皇太後的功績,可以比擬「十全武功」的高宗。

這是極高的稱譽,如果有人當面兒這么吹捧,兩宮皇太後無論心里怎么想,明面兒上是無論如何也不能領受的;不過,馬屁雖然不能拍在明處,但僅僅是略作暗示,已足以令人心潮澎湃了!

皇帝將母後皇太後請到了長春宮,由她和皇夫當面向兩宮皇太後報告了在寧壽宮舉辦「撤簾大典」的決定。

果然,聽到「寧壽宮皇極殿」六個字,慈禧的眼睛,倏然亮了起來,整張面龐,都透出一層隱隱的光芒來。

略略沉吟,轉向慈安,「我看是可以的,姐姐,你說呢?」

您都說「可以」了,「姐姐」還能說啥?

不過,慈安還是有一點兒不安,「寧壽宮是高宗皇帝的……這,合適嗎?」

「回母後皇太後,」關卓凡說道,「聖祖仁皇帝為孝養仁憲皇太後,乃有寧壽宮之肇建,而太上皇……無論本朝,還是前朝,都是特例。」

言下之意,不管寧壽宮目下的格局,是哪位留下來的,它首先是「皇太後的地方」,其次才是「太上皇的地方」,因此,嗯,合適,合適。

這個說法,同大多數人對寧壽宮的認知是相反的,知道寧壽宮的人,大約都曉得,寧壽宮是高宗為禪位准備的居所,很少有人曉得,寧壽宮之「肇建」,其實始自聖祖孝養嫡母。

不過,關卓凡的說法,沒毛病啊。

太上皇確實是「特例」,從儀制上來說,紫禁城里一定要有專門的「皇太後的地方」,但是,不能有專門的「太上皇的地方」呀。

慈安躊躇了一下,點了點頭,「那,好吧……」

慈禧用極復雜的目光看著關卓凡,這個男人啊……

接著,她的腦海中跳出了這樣一個念頭:好了,我的擺在長春宮前殿檐下的那些「儀仗」,終於可以堂而皇之的示之於群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