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 天地回響,一發千鈞(2 / 2)

亂清 青玉獅子 1599 字 2022-11-11

難道——以美為師的中國國防軍,改為了……以普為師?

如是,這個結盟的誠意,可就……「誠」的不能再「誠」了!

可是,俺們一個軍事顧問也沒有向中國派過啊?

中國……也從來沒有向俺們提過類似的要求啊?

又或者,這個「正步」,僅僅是主人對客人的「致意」?

不對!

腓特烈王儲、卡爾親王何等眼力?這一小隊軍士的「正步」的水准,實不在普魯士近衛軍儀仗隊之下,絕非三幾個月功夫就可以練的出來,非經年累月不能為的——怪了!

另有一樣物事,也吸引了腓特烈王儲、卡爾親王的注意力:這一小隊軍士手中的步槍,都上了刺刀,不過,刺刀的形狀,頗異於歐洲軍隊,還有,刺刀居然是裝在槍口正下方的——這可就又奇怪了!

彼時,歐洲軍隊使用的刺刀,處於主流地位的,依舊是「套管式刺刀」——這種刺刀,其實不能算「刀」,而是一支有著銳利尖端的細長的鐵棒,鐵棒的另一端,有一個套管,可以將「刺刀」緊緊的套在槍口上。

這種刺刀,叫做「槍刺」,更加合適些。

為了不影響瞄准以及裝葯,「套管式刺刀」一般是裝在槍口的一側或者斜上方,從沒有裝在槍口正上方的——後世的許多人,都有彼時的刺刀居於槍口上方的錯覺,不好意思——您純屬看花眼了。

這種刺刀,更沒有裝在槍口正下方的——槍口下要插通條,通條的長度,長於槍管,插進槍身之後,留在外面的部分,幾同槍口平齊,根本沒有「套管」的位置。

前膛槍讓位於後膛槍,不再從槍口填裝彈葯了,但通條並沒有跟著前膛槍一起退休,彼時的彈葯之葯,還是黑火葯,燃燒並不如何充分,還不能跟後來的無煙火葯相提並論,因此,對後膛槍來說,通條雖然已經沒有了填裝彈葯的功能,但是,還得靠它舒筋活絡、清腸通便什么的。

「套管式刺刀」看上去似乎沒有什么多少技術含量,其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發明,要知道,在此之前,所謂「刺刀」,可是直接插在槍管里的呢——就是一支兩邊開刃的矛頭,以一支長長的錐形木柄,插入槍口,謂之「插塞式刺刀」。

「插塞式刺刀」之弊端,是一目了然的——插上刺刀之後,就不要指望再次開槍了。

而且,這個「插塞式刺刀」,或者不大牢靠——格斗的時候,「刺刀」松松垮垮、搖搖晃晃、甚至自顧自的從槍口中掉了出來,都不要太常見;或者太過牢靠——打完了仗,怎么使勁兒,都拔不出來。

「套管式」刺刀的發明,不但大大提升了作戰效率,更徹底的將長矛從兵備中淘汰出去,將長矛兵變成了一個「消失的兵種」。

時至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後期的今日,出現了一種新式的刺刀——其實是一把真正的軍刀,只是刀格——即護手——以及刀柄,都經過了特殊的設計:刀格的一邊做成一個鐵環,可以套在槍口之上;同時,刀柄上開一細槽,可以卡在槍口一側的金屬凸起上。

這種刺刀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安裝、拆卸,都十分方便;第二,裝了上去是刺刀,拆了下來是軍刀,可謂「一刀多用」。

不過,迄今為止,真正開始大規模換裝這種刺刀的,歐洲諸國,只有法國一家。

原因呢,如前所述,這種刺刀是要卡在槍口的金屬凸起上的,在設計上,它和步槍,必須一體,因此,並不適用原本使用「套管式刺刀」的步槍。

歐洲諸強之中,近一、兩年來大規模換裝新式步槍的,只有法蘭西一家——就是拿破侖三世吹噓過的「夏賽波步槍」,因此,大規模換裝新式「軍刀式刺刀」的,也只有法蘭西一家。

當然了,平心而論,「夏賽波步槍」也確實是一種好槍。

普魯士軍隊目下使用的步槍,還是以普奧戰爭期間的「德萊賽步槍」為主,因此,普軍的刺刀,還是以「套筒式刺刀」為主。

好了,說了這么大一篇兒,該轉回到兩位普魯士軍人的訝異上了。

這一小隊軍士所持步槍上的刺刀,毫無疑問,是「軍刀式刺刀」,不過,法國人的「夏賽波步槍」刺刀,長達二十英寸,而且有一定的弧度——便於做軍刀時劈砍之用,可是,中國人的刺刀,明顯更短一些,而且,沒有弧度。

最關鍵的,還是之前那個問題:怎么會把刺刀裝在槍口正下方呢?

「夏賽波步槍」刺刀,和「套筒式刺刀」一樣,都是裝在槍口一側,刀面平行於地面——中國人的刺刀,裝在槍口正下方,刀面是垂直於地面的。

難道,中國人的步槍,不需要通條了嗎?

還有,這一小隊軍士,到底是拿來做什么用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