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1 / 2)

十景緞 方寸光 2361 字 2020-12-26

只聽一個青年男子唉聲嘆氣,說道:「瓦剌發兵做亂,已經打到了大同,這些都是軍情緊急的通報。」那女子說道:「瓦剌?瓦剌不是一向和我們相安無事,前些日子還遣使入貢的嗎?」那青年道:「是啊。朕已經派人去找先生過來,好商議對策。」

文淵和小慕容悄悄接近那亭子,藏在一座假山花木之後,望將過去,但見一座八角亭中,一名男子身穿龍袍,年紀約莫二十二、三歲,滿臉煩悶神色,旁邊坐著一個錦服女子,想是宮中嬪妃,容貌極是嬌美,實可稱得上是千中挑、萬中選,舉止之間,神韻動人之至。四名宮女在兩人身旁侍奉。

這個青年,便是當今明朝皇帝朱祁鎮,年號正統,後世歷史上稱為英宗。正統皇帝在位迄今十四年,自太皇太後張氏崩逝之後,大權皆由宦官王振掌握,朝政大壞。文淵聽了正統說話,暗暗搖頭,心道:「這皇帝說的先生,多半便是王振。王振玩弄權柄,或有些小聰明,可是未必胸懷實學,當真應付得來這等軍機要務?」

那女子是正統的一名寵妃,封號慧妃,對那軍國大事全無才干,當下只是陪著正統說笑解悶,一邊勸酒。正統心煩意亂,酒杯舉了又放,放了又舉,顯是不見王振來到,便安不下這顆心。

不一會兒,一名小太監過來稟報,說道:「啟奏皇上,王公公到。」

正統面露喜色,連忙道:「快請,快請!」

那小太監匆匆退下,只消片刻,便見一個中年太監走了過來,神氣頗有狡黠之態,正是權傾當時的司禮監王振來了。正統迎上前去,道:「先生,你可來了。瓦剌入寇大同,依你之見,該如何是好?」

王振似乎漫不在乎,笑道:「皇上不必擔憂,我已有了應對之策。」

這王振少年閹割入宮,入內書堂,正統尚為東宮太子時,便服侍他讀書,盡心討好。正統自年幼便喜歡這個口才機巧的王太監,後來更以先生相稱,親政之後,任命司禮監之職。明朝司禮監有秉筆太監一職,要將大臣們的奏章呈給皇帝,宣宗以後,不少太監均在內書堂接受教導文墨,略具才學,秉筆太監經常由這些人擔任,有時皇帝竟也讓親信的秉筆太監代為批決票擬。正統年歲方輕,有空之時,與嬪妃玩耍作樂,王振偏偏在這時候呈上奏牘來。正統一不耐煩,經常便直接道:「這些事你看著辦吧!」竟是絲毫不理奏章中書寫何事。王振自是求之不得,也不必揣摩聖上旨意,回給群臣的,便是王振他老人家的主意。正統對王振倚任至此,等於將大權雙手奉上,王振氣焰之高,權威之重,朝廷莫有能及。

這日緊急軍情,道是瓦剌入寇,追根究底,也與王振脫不了關系。瓦剌本是蒙古部落,算得是元朝後裔。其時瓦剌可汗是為脫脫不花,太師也先攬權,脫脫不花僅有可汗之空名。也先嘗遣使入貢馬匹,換取明朝物資賞賜,兩國以此維持和平。

也先素懷野心,有意揮兵中土,只是沒有藉口,無名之師,不足以服人,是以遲遲沒有行動。哪知王振掌權之後,為了搜括金銀,將給予瓦剌的賞賜大為削減,更降低瓦剌在「馬市」交換馬匹所得的價額。瓦剌貢馬所派使節,有兩千人之眾,虛報三千,意圖多取賞金,不料把戲卻被看破,禮部按實給賞,虛報者一律不給。所請金帛,又只得兩成。

也先愧怒交集,又覺明朝有意折辱,怒而大舉入寇,大同首當其沖。甫一交鋒,大同參將吳浩戰死。同一日里,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率兵去救,與瓦剌交戰於陽和,雙雙陣亡。瓦剌鐵騎勢如破竹,殺得明軍潰敗,警報雪片般飛入京城,不由得正統不急,立時便向最信任的王振先生問計。

文淵、小慕容藏在假山後頭,聽到王振自信滿滿的說話,互望一眼,一齊搖頭,大大不以為然。正統卻是大為欣喜,不住催問,道:「先生有何妙計?」王振一笑,慢條斯理地道:「我朝太祖、成祖皇帝,都是親經戰陣。太祖皇帝將蒙古韃子逐出中原,滅了元朝,打下這一片大明江山,那是何等神威?成祖皇帝也曾數次親征韃靼、瓦剌,國威大振。今日只是瓦剌來犯,難道還能勝過當年的元朝大軍了?以我朝兵容之盛,何愁不能退敵?」正統點頭稱是。

王振又道:「皇上正值春秋鼎盛,年力方壯,瓦剌膽敢寇邊,正是皇上揚名立萬的好時機。皇上可以親率大軍,御駕親征,以皇上天威降服這群野蠻胡人,便可將北方大漠盡收於大明版圖,創下一番功業,可與太祖媲美,豈非一件萬世奇功?」

這一番話說出來,文淵真是聽得腦袋發昏,心道:「這王振果然是個庸才!太祖打天下之時,和現在局勢大不相同,豈能相提並論?御駕親征,又能有什么功效了?應當立時調精兵、遣良將,趕往前線救援,抵擋瓦剌推進才是,又何必要皇帝親臨?」

小慕容也覺王振言語太過輕率,心道:「這皇帝再怎么糊塗,也不會當真笨到聽從此計吧?這根本也算不得是個計。」

不料正統雙手一拍,道:「正是如此!很好,那就請先生快快召集百官,朕要頒下諭令,出兵親征瓦剌。」王振喜道:「皇上英明果決,當真有先祖遺風。」

這「御駕親征」,居然在三言兩語之間定案,文淵和小慕容只聽得一片錯愕,心中都想:「怎會有這樣的事?」兩人相顧茫然,既覺不可思議,又覺荒唐難信。小慕容湊到文淵耳邊,低聲道:「這個皇帝是個糊塗蛋,說不定這什么御駕親征,征到自己千秋萬歲。」文淵不語,心道:「皇帝是一國之尊,一舉一動關系社稷,這樣輕言出征,只怕後患無窮。」

只聽正統和王振商議一陣,再無什么要緊事端。王振便即退開,要去集合群臣。文淵和小慕容潛入九重宮闕,本就是要探聽陸道人與王振所談之事,這時見到王振離去,正欲偷偷尾隨而去,但是王振卻是往亭子另一方向行去,兩人若要跟上,非經過亭子不可,豈不是立時給皇帝等人見著?弄昏宮女、太監,還沒有什么,要是點倒皇帝,宮中非出亂子不可。

當下文淵拉著小慕容,打算不聲不響地繞過八角亭子,忽聽慧妃說道:「陛下,您當真要御駕親征么?北方又有風沙,氣候又糟,陛下應當保重龍體才是,還是別去了罷!」正統道:「這主意是先生出的,定然有他的道理,朕是信得過的。想當年麓川之亂,先生堅持出兵,朝中反對之人雖眾,不也是打勝了?這次出征,朕帶著龍馭清一起去,命他護駕,總該萬無一失了。」

文淵兩人本來已經起步要走,聽到正統說起龍馭清,登時留上了神,停了下來,依然藏在假山之後。慧妃道:「龍馭清不是守祖宗陵墓的么?陛下為何要他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