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劍道與唐刀(1 / 2)

</br>倭刀刀術,持刀架勢共有三段,分別為上,中,下!

日本武士本是將刀舉於頭旁,乃上段持刀。

可當他話語落下之際,他雙臂下垂,由上改中,橫刀於肋旁。

同時他雙腿一踏,又使出那高超輕功,徑直飛身躍入,斜斬而下。

「袈裟斬!」純正漢語從日本武士喉中暴吼而出。

斜斬而下的武日刀似乎在他這聲暴吼之下,攻勢與速度都激增一倍有余。

寒光直閃,快字再現。

雖只是普通的斜斬,但當真是快若霹靂。

狄仁傑雖只是勉強捕捉到了刀影,但也反應了過來。

一邊疾步後退,一邊撩刀上擋。

「當!」清脆直響,金鐵相撞,火星飛濺。

雖擋住了一下,但狄仁傑手中不停,雙手持刀往下再劈!

也就是這一劈,救了狄仁傑一命。

日本武士斜斬並算不上被擋下,那一刀雖劈在狄仁傑刀上,卻斜刀往下,還是順劈了下來。

狄仁傑劈刀之際,武士手中的刀又反撩上來。

再度暴起一聲脆響,兩刀相撞。

狄仁傑雙手下壓,借著武士刀中的反撩之力,飛身後退。

武士則雙腳點地,壓身速追。

也就是在狄仁傑飛身後退之時,狄仁傑換雙手持刀換為單手持刀。

右手反握刀柄,懸於腰間。左手虛握刀身,以手為鞘。低頭緊盯著追來的武士。

精准計算著兩人的距離。就在武士飛躍進入刀與臂相合的極限攻擊距離之時,狄仁傑持刀一抽,一揮,一推。

一招倭刀刀法中最為常見的居合橫斬之術。

狄仁傑雖懂倭刀術,但也只懂最基本的動作。

但倭刀術好就好在,不管任何流派都是一脈相承,基本攻擊動作大抵相擋。

雖只最基本動作,但狄仁傑也曾專心練過,也算殺招!

這再普通不過的居合橫斬刀法,威勢極盛。揮刀橫斬之際,刀下野草盡被一股勁力壓下了頭。更有不少,直接被勁風掃斷。

亦如驚虹一現!

本是一追一逃。

可如今,逃走之人逆轉攻勢,突然發難,迅捷突兀。

日本武士本是奮力直追。此番攻防逆轉,他只得壓低刀身,改上段為下段,直舉刀身橫擋於身前。

「當!」又是電光火石之間,脆響再起。

刀刀相碰。

倭刀都走凌厲路子,此番相撞並沒有如同中原刀法那般,撞出爆響。

只有震耳大吟,狄仁傑與日本武士都飛退數步。

「狄大人,好刀法!」剛一站定,日本武士又緩緩舉刀於胸前,中段持刀,向狄仁傑笑道,「我聞狄大人精通中原百家武學。不曾想我大和劍道也是如此精通。」

「在下還道,予以太刀是占了狄大人便宜!」

心知對方是在思慮戰略,狄仁傑也不急。

那居合橫刀看似普通,但精與力,技與巧無不需要計算到極點。精力與體力都消耗頗豐。

他也正好趁機回回氣,蓄蓄力。

是以,狄仁傑笑道:「非也,實則是一理通,百理通。刀法無非刺、扎、斬、劈、掃、撩、推、割幾字要訣,學會了,便都會了。」

「這便是中原武人所言的,無招勝有招?」日本武士又問道。

「是,也不是!我的境界,還沒那么高。不過日本有太刀,大唐亦有唐刀。這唐刀刀法,和日本刀法也有幾分相似!」

此刻,只見日本武士不斷的斷換著持刀位置。或是由上變中,或是由中下變,亦或是由上跳下,變幻不定。

在變換架勢之際,日本武士也開口道:「在我國內,習劍道的武士內皆有傳說。據傳太刀原型乃出自於唐刀。太刀招法,也是中原而來。」

「可如今,大唐懂得唐刀刀法之人,竟是少之又少。今日有幸,適逢狄大人會。便請狄大人好好賜教,讓在下見識見識祖宗刀法如何?」

終於,日本武士確定了戰法。雙手持刀,穩於胸前,乃中段持刀。

雙腳在地面輕輕一跳,再度朝著狄仁傑飛身躍入而來。

這一次,他的速度慢了許多。

也正是因為如此,讓狄仁傑反倒覺得不妙了。

此人原本擅長的就是速度,可現在卻將長處遮掩,示敵以弱。這分明就是引人上勾,意欲使暗渡陳倉之計。

他持刀動作普通簡單,但也正因為如此,便代表著他真正傷敵的後招將會不可預測。

狄仁傑單手持刀,斜身下放,只得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

兩息之後,日本武士沖身直來,持刀往狄仁傑直直刺去。

狄仁傑不防反攻,將刀持刀,直劈武士刀身。

然而眼見狄仁傑劈刀之際,日本武士身子一壓,往前大躍一步,竟是到了自己刀下。

藏身於刀,雙臂縮起,抵於肩上。

這一刻,又是刀刀相撞。

只是這一剎那,日本武士刀身一斜。

狄仁傑劈下的刀沿著日本武士的刀刃偏斜往下。

「浮葉斬!」

當狄仁傑刀向下移之際,日本武士單腳一墊,以另外一只腳為軸心,墊步旋轉。

一如浮葉遇水波,輕繞快旋,繞至了狄仁傑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