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無根據黑(1 / 2)

一般來說,草木類中葯材的保存期可以達到兩年左右,肉蓯蓉的保質期也差不多。

不過因為肉蓯蓉曬干之前的水分比較多,所以保質期和它自身的干燥程度相關,如果里面殘留的水分越多,保質期就越短,反之保質期則越長。

不僅如此,肉蓯蓉還很容易生霉、蟲蛀。

這就要求保存的時候非常小心,必須防霉變和防蟲蛀。

這么貴重的中葯材,在保存的過程中哪怕出現一丁點的失誤,都會造成重大損失,所以當然是越快出手越好,以免砸在手里。

這些事情,劉大海都懂。

不過不管怎么說,就算損失再大,他也不會選擇賤賣即將收成的秋芸。

因為只要開了這么個頭,無形中就等於自己承認「x市一年生肉蓯蓉」有問題,以後再想要賣出高價,就很難了。

這就好比同樣是荒漠肉蓯蓉,阿奇善出產的,就比其他地方產的市場價格高,這里面根本不看品質,只看產地,由此可見固有印象很重要。

而且,劉大海心知肚明,x市的肉蓯蓉,品質的的確確是好的,比阿奇善的肉蓯蓉一點不差,就沖著這一點,他也不會為了一時的困境而選擇賤賣。

等王成和張贇離開以後,他休息得差不多,又掏出電話撥了出去,約好另一個朋友,准備明天繼續努力,接著跑銷路,能賣一點是一點。

王成和張贇出了門,還有點忿忿不平,王成轉頭朝飯館里看了一眼,忍不住恨聲說了一句:「不識好歹。」

張贇問道:「接下來我們要怎么辦?」

王成想了想,說道:「看來不讓他們徹底服氣,是不會乖乖的和我們合作的。」

微微一頓,他又冷哼道:「這幾天劉大海在承口縣到處找人,說了好多他們的肉蓯蓉比阿奇善這邊的品質更好的話兒,只要把這些話兒傳給劉老頭,其他的……我們就不用管了。」

……

劉奇良是六十年代的生人,就出生在阿奇善。

他小時候家里窮,每天面對的就是這里漫天的風沙,這讓他一直對風沙有著平常人想象不到的厭惡。

年輕的時候,他一門心思的想著治沙的事情,試過承包土地植樹造林,可是都失敗告終,畢竟以個人的力量想要去抗衡大自然,難度實在太大了。

劉奇良是個聰明人,失敗了幾次之後,讓他總結到了很多經驗。

他現治沙要是種樹,可種樹並不能讓他吃飽飯,即使有國家的幫助,樹木存活率低,花費太大,還是讓他入不敷出。

所以,他開始尋找出路,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樹木,種下去之後既能活下來,還能產生經濟效益。

最終,他在農林科研院的一位研究員的身上,接觸到了肉蓯蓉,從此開始了對肉蓯蓉的種植。

這些年,在大面積種植肉蓯蓉的過程中,他有過挫折,有過失敗,有過彷徨……但最終他還是成功了。

他種植的肉蓯蓉不但為他賺到了錢,還為他成就了偌大的名聲,讓他成為阿奇善這一帶的大名人。

他的成功被當地政府當做榜樣樹立了起來,許多阿奇善地區的牧民從各處慕名而來,向他請教如何種植肉蓯蓉。

劉奇良當時就現,他雖然種了肉蓯蓉,可是賣出去的價格卻並不穩定,那些外來的商人常常會在收購的時候故意壓他的價,讓他完全沒有議價權。

面對牧民們的來訪,他很敏銳的想到,如果能讓肉蓯蓉的種植推廣到整個地方,會讓肉蓯蓉成為這里的特產,規模越大,就越能在交易的過程中掌握住議價權,所以他對牧民們傾囊相授,一點也沒有藏著掖著,迅讓附近很多牧民都種上了肉蓯蓉,使得阿奇善地區形成了極其巨大的產業規模。

因為他的「無私」,劉奇良在當地的名氣變得更大了,這是他之前安全沒想到的。

同時的,阿奇善的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迅成為了全國最重要的肉蓯蓉集散地,很多加工肉蓯蓉的工廠開始在承口縣和巴卓市建成投產,讓當地種植肉蓯蓉的牧民都富了起來。

劉奇良作為最開始種植肉蓯蓉的人,要規模有規模,要技術有技術,他的收獲當然也是最多的。

他種植肉蓯蓉的產值,每年都是千萬級別的,迅成了當地屈一指的大富豪。

年紀大了以後,他已經沒有了年輕時候的沖勁兒,對於治沙什么的,他也沒有了追求。

今年以來,阿奇善地區的鼠災嚴重,劉奇良家的林場也受到了鼠患的肆虐,所以致使收入銳減。

他在一年多前,投資成立了一家葯業公司,准備上馬肉蓯蓉深加工的項目,其中包肉蓯蓉口服液、肉蓯蓉葯酒、肉蓯蓉膠囊等一系列產品的生產。

其中,肉蓯蓉膠囊為最主要的產品,他們預計年產可以達到五億粒。

這么巨大的產能,需要的投資也是非常大的,差不多要兩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