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齊頭並進,不留短板!(1 / 2)

一晃。

十多天過去。

這一日。

後山腳下,大河流淌。

陳季川人在水中。

時而用肩胛斜抗水浪,向前奔行。

時而在水里內氣上提,踩水,手足不停地運動,用足踏水,用手撥水。在水中形似金蟾,鳧水疾快如風。

時而潛水下底,用力排水下墜進入水底。

時而沉氣坐在水上,似有千斤而不落。

一動一靜。

一起一落。

好似蛟龍一般,神出鬼沒,令人摸不著頭緒。

「露身蹬水足上功,斜肩抗水破浪行。提氣踩水手足動,金禪浮水快如風。水底潛行排身進,足蹬沉水手上撐。沉氣坐水千氣重,應敵躍水似蛟龍。」

這是『浪裹功』。

與陳季川所學其他武藝不同,此功專供練習人身水上功夫。

當年。

就在這泰青十八嶺中,泰青匪幫二當家阮木,號稱『趕浪無絲』,練的就是這門武功。

陳季川機緣巧合,得到之後,練習多年,每每都覺得此功玄妙不可言,比之『鐵牛功』、『玉帶功』、『金鏟指』等,都更為精妙。

他一身武學中,唯有『卧虎功』與『鷹爪功』能與之相較。

陳季川初練此功時,先在淺水中慢慢練習,到幾種動作熟練後,再漸漸到深水里練習,再到江河里去練習,都是一步步進行。

不敢突然猛進,以免傷損身體。

現實中。

因人在黑獄,又在岩洞中,沒時間沒機會沒地點,所以現實中不曾修習。但在大燕,卻已經練到一定火候。

不但能夠在水中竄上行下,行動自如。

而且還練到更深一層。

人在水底。

站立不動。

任由水流沖擊,又時時與水的浮力對抗,還要練習閉氣。

陳季川初練到此,甚至還要穿上鐵衣,才能穩住自己的身形,不受水的浮力影響。

等到後幾年。

已經不用穿上鐵衣,熟悉了水的特性,到這個時候,五臟六腑也受到強化,身體能閉氣更久。在水中,靜心感受水流變化,能貫穿到身上每一個毛孔。

這讓陳季川對勁力的掌控愈自如。

渾身勁力也愈凝練。

到了如今,身上勁力好似融為一體,隨意就能調動。一拳激打出去,空氣炸響,威勢驚人,已經是江湖上所謂的『千金難買一聲響』的高深境界。

陳季川如今就處在這個層次。

到了這個層次,『鐵牛功』、『玉帶功』、『6地飛行術』等功夫,已經很難進步。

這種依靠『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斷摧殘身軀練來的功夫,都到了極限。

最根本的還是葯力不夠。

原先練習這些功夫,都有葯膏、葯酒、葯湯等等輔助。可隨著功夫越來越高,身體越來越強建,再出現損傷,普通葯物很難讓人快痊愈,微末葯力,也很難讓自身力量、體質再進一層。

陳季川有源力。

倒是能夠繼續進步,可往後每一點進益,消耗的源力都要呈幾何數字增長。

而一味練力煉體。

不通勁力變化,到最後亦不過是空有一身蠻力的匹夫。

一力降十會

說來簡單。

做來太笨。

事倍功半的事情,陳季川須細細思量。有大燕世界四百倍時間差,可以仔細體會、琢磨勁力變化的玄妙,陳季川也不著急。

為了往後前途著想。

單純仰仗源力,只修力量不修境界,實非長久之道。

故此。

要想更進一步。

這『浪裹功』就是陳季川鑽研的重點。

「鍛煉全身力量,然後使其集中,一拳打出,一腳踢出,勁力整合,能出脆響,這是『明勁』。」

「鐵牛功、玉帶功等外功練的再強,對勁力的體會,也僅限於明勁。」

「我要進步。」

「就要細細體會勁力,使全身筋骨外膜貫通,無意而動,自然勃,剛勁、柔勁全都吃透。這就是『暗勁』層次。」

當然,也有人將剛勁走到死的,短時間實力雖強,但是時常日久,早晚氣血虧空,四五十歲就不行了。

習武數十年。

陳季川也有心得體會,對武學的領會,也不是尋常人能比。

大燕武學。

在數十年前,尚不成體系。憑刻苦,憑韌勁,就能有所成就。

如魯鵬,如楊旭,如楊慶。

這些朗寧府屈一指的高手,都是靠著數十年如一日的苦修,才有一番成就。

可到了陳季川現在的層次。

單憑埋頭苦修,已經不夠了。

「前方無路。」

「明勁之後,暗勁的道路還要我自己走出來。」

或許。

也可以等上十年、百年,大燕世界這些武人,很可能也能將『明暗之道』摸索出來。大燕世界四百年,現實不過一年,陳季川等得起。

但眼下。

他還是想嘗試一下,不借助前人經驗,自己悟出前行道路。

潛在水下。

細細感悟。

細細體會。

細細思索。

時間一點點過去,陳季川時不時浮出水面,時不時又潛入水中。

冬日里,因為比熱容不同,白天水溫會比空氣溫度更低。

寒冷刺骨,刺激陳季川體內氣血運行,讓他更加敏感,能感受到更細微的變化。

待到身體極限。

今日火候已足。

陳季川才起身蹬水,躥身上岸。動作間,身體上各個部位的關節,肌肉的勁都似乎擰成了一股,全身上下有一種通透的感覺。

啪!

一聲脆響,格外悅耳。

整勁。

脆勁。

這是把全身勁力整合、理順,將剛勁練透了才有的現象。全身各處的勁擰成一股,一旦動勢,就會有這種脆響。

「剛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