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制片人的日常(1 / 2)

文藝時代 睡覺會變白 1972 字 2020-12-30

之前,李昱曾經找褚青深談過一次。

因為她見了王瞳和張婧初後,滿滿的驚訝。倆個人的長相氣質,甚至某些方面的性格,要怎么搭就怎么搭,跟角色再適合不過,當下便拍板簽約。

苦惱許久的演員問題,輕松松就搞定,這讓她愈加認為,褚青是能給自己帶來好運氣的家伙,所以也想聽聽他對這片子本身的看法。

他不懂導演技巧和劇本結構,但懂一部電影的好壞,還真提出不少意見,主要集中在兩個部分:

風格,角色。

李昱在開始的時候,受困於資金和演員的限制,打算把片子拍成熟悉的紀錄片形式,難度較低,容易上手。

其實就是賈璋柯玩得最溜的那種,半紀錄片半電影的調調。

大段大段的長鏡頭,喪心病狂的中遠景,吵吵嚷嚷的外界噪音,天書般的方言對白,幾乎可以忽略掉表演的人物塑造……

褚青做演員時,便罷了,犯不著考慮這些東西。可現在,換成制片人的角度去想,就很古怪了。尤其他還剛從鹿特丹深造回來,牢記著葛文的那幾句忠告:

畫面差!

聲音差!

基本聽不懂!

而且看的難受!

眼下這一對比,著著實實的生出種挫敗感,人家說的真沒錯,就一個字:糙!

他倒沒想過鼓搗出什么偉大的電影,只是不能容忍,在自己手里拍出一部粗制濫造的作品。

於是,他跟李昱很深刻,很小心的,提出這個問題。

結果,那貨二話沒說同意了,她特么早就想干了!

這個女人內心的凶殘程度遠超外表的斯文無害。原先是條件不足,才求穩穩當當的。這會要錢有錢,要演員有演員,還穩個勞什子,妥妥的撒歡。

好吧……倆人也算達成共識。

至於第二個意見,就麻煩了點。

今年夏天的本子很復雜,人物眾多,明線暗線交叉,顯得有些繁瑣和浮躁,貌似豐富。實則蒼白。

小群、小玲、君君、媽媽、警察……這些角色,每一個都有表述,但每一個都沒展開。也許演員本身能理解,可觀眾看著就費勁了。

角色的精彩,出鏡時間占了很大因素,而按照預期的電影長度來講,小群、小玲和君君,這三個主要角色,絕對有充足的時間去展現。

李昱卻偏偏不按套路出牌。十足的坑貨,她把大量的時間給了誰呢

給了那些路人配角。

這就蛋疼了!

她特想表現出一撮邊緣群體的普遍性狀態,同性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有老年人戀愛。單身爸爸等等。

但如此做的結果,就是把電影變成了一鍋亂燉,戲份均等,層次不明。

褚青的意見是:把媽媽的黃昏戀故事。完全刪掉;把警察的支線劇情,盡量縮減。這倆部分內容,在他看來根本多余。

李昱立馬就炸毛了。拍著桌子喊。

褚青脾氣好,慢騰騰的跟她耗。他不是自負,也並非當上了制片人,就得瑟的玩宮心計,彰顯一下權威。

他拿著那劇本,請教過老賈,請教過樓燁,甚至拜托郝容,聯系中戲的一位教劇本創作的老師看了看,補足充實後,才拎了出來。

褚青本身沒什么說服力,他那些幫手的份量就強大了點。李昱冷靜下來後,自己細細品了兩天,覺著意見正確。

最後,倆人商討的直接體現就是:

第一個,膠片升級成了35。

第二個,三位女演員的戲份都有所增長。

至此,今年夏天除了故事脈絡之外,它的角色刻畫,表現手法,跟最初的設想已經完全不同。

主題突出,人物鮮明,層次感清晰,從基礎上,它真正的,開始像一部電影。至於能拍成什么德行,那就是導演和演員的道行了。

李昱極其的忐忑和期待,或許她只是想扛著一台16的破機器,完成心中的一個念想。

而現在,這個簡單的念想,似乎變成了更加輝煌的夢想,並且,唾手可得。

…………

制片人的工作范疇特廣,包括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成本核算、財務審核、監督拍攝、後期制作、發行、申報影展等等。

名頭也不少,按級別遞減,什么總制片,執行制片,制片主任,生活制片之類的。

褚青干的活,就是最低等的生活制片,呃,當然了,他自己不知道。

劇組到泉城的第二天,就開始正式拍攝。理論上,李昱也有投資,應該算出品或制片那一掛,可這女人忒沒良心的撂挑子,全甩給了褚青。

於是,丫就妥妥的累成狗了。

每晚,他必須做出次日的通告和計劃書,貼在走廊的大牆壁上,內容有:需要拍攝的場景,需要的演職員以及他們工作的時間,從午飯份數,到帶幾箱礦泉水,再到膠片長度,事無巨細。

第二天早上,他得調配車輛,指揮裝卸器材,有睡懶覺的,他還負責催叫起床。

到了片場後,先擺張桌子,列好簽到表,每個人員到達和離開,都得簽字。接著查看場地,督促准備工作,排除安全隱患啥的。

拍攝時就更忙,還得提醒錄音師收音,攝影師對焦,記錄進度報告,順便關注盒飯什么時候能送來……

總之,拍了幾天後,褚青發現,他特么居然是最忙叨的!

非常非常的不習慣,一直以來的生活規律,瞬間被打破了。那些事情都不大,但特瑣碎,還不能慢待,因為你承擔的是整個劇組的工作狀態,影響的是這部作品的質量好壞。

壓力倍兒大!

唯一值得高興的,大概就是,從青子變成了青哥……可為毛半點成就感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