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當年(2 / 2)

慕林 Loeva 1125 字 2021-06-24

他想得很明白,他在戰事擅自脫離邊疆,是十分犯忌諱的事,但只要當時在位的皇帝先帝不計較,其他人說什么都傷害不了他。所以,他到了京城後就先去見了先帝,找到的理由也很完美:當時軍中抓到了幾個犯事的中層武將,其中有一人是順義郡王太妃——也就是先帝在燕王府做世子時的原配——的娘家堂兄弟。雖說此人與順義郡王太妃並非親手足,可他膝下卻有一子是從隔房過繼而來的,那正是順義郡王太妃的親侄兒。

順義郡王壞了事,順義郡王太妃雖然當時未獲罪,卻因喪子之痛,不久之後就因病去世了。她的娘家受外孫連累,下場不大好,只有這一個孫子因為事先過繼到了別的房頭,逃過一劫。一旦那位中層武將被法辦,他的兒女們定會受牽連。燕王想到先帝一直為原配與嫡長子之死而傷心,趕在那中層武將被處置之前,通知先帝,請求先帝示下,這是很合情合理的做法。

由於關系到先帝的私事,燕王沒有交托外人之手,也沒有通過容易泄密的書信文書傳遞消息,而是親自入京稟報,這是對先帝的體貼。先帝也能理解燕王的孝心,自然不會懲罰他,還會暗中替他打點,不讓任何人因為他這次擅自行動而指責他。

在先帝的示意下,燕王後來回到邊疆,讓那名中層武將因急病而亡了,罪名則由與其同伙合謀的副手頂了,反正他也不冤枉。中層武將既然不是犯官,其家眷兒女自然不會受到牽連,只是黯然扶棺回鄉了事。燕王後續又讓人留意這一家子的消息,得知順義郡王太妃的侄兒後來讀書科舉,順利考到了舉人後就沒有再往上走,而是在老家讀書做學問,偶爾收幾個學生,安安穩穩地娶妻生子,全家人都沒有再摻和北平權貴圈子的事,也算是安了心。

總之,當年燕王拿著順義郡王太妃的侄兒做理由,為自己擅自回京一事做了擋箭牌。先帝吩咐完正事後,是跟他抱怨過他那當時剛剛被冊立為儲君的兄長行事過於縱容曹家的。燕王回京就是因為未婚妻蕭明珠不明不白地與兄長有了私情,還心甘情願做其地下情人,心里自然清楚先帝為什么會對兄長感到不滿。

當時,先帝也曾問過燕王,要不要索性回歸皇室來,代替其兄長成為儲君算了?這時候的燕王雖然年紀還輕,但已經歷過數次大戰,又執掌燕王府大權,早就不是剛剛過繼出去時的菜鳥皇子了。先帝覺得他此時無論才智還是能力,都在其兄長之上,手上又有軍功,足以壓制曹家,若是立他為儲,就不用擔心曹家會以外戚的身份威脅到皇權了。

燕王當時固然是怨著兄長的,但心里卻很分得清輕重。他直接告訴先帝,自己已經是燕王了,不可能回到皇室來做儲君。就算禮法上可以這么做,倫理道德上也是不應該的。倘若他真的回了皇室,那么燕王府又要交給誰呢?老燕王已經去世了,燕王府要執掌北方大軍,可不是隨便哪個皇子都能替代得了燕王的。為了邊疆穩固,為了江山社稷,燕王鄭重地請求先帝打消這個想法。

燕王相信,兄長只是在利用曹家這個助力,鞏固自己的地位,並不會真的讓曹家有機會威脅到皇權的。只要兄長真正坐穩了位子,他對曹家的清算應該就會開始了吧?

燕王在先帝面前為自己的同胞兄長打了包票,再三拒絕了先帝的提議。

雖然先帝有些不肯死心,讓他再好好考慮一下,可既然他當時就已經拒絕過了,過後就算真的及時接到了聖旨,應召回京,他也不會改變想法的。

皇帝因為當年矯詔之事耿耿於懷,燕王認為完全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