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後患(1 / 2)

秦王政八年,秦國為報趙國合縱攻秦之仇,再興大軍,由王弟蟜率軍,再次掀開了攻伐趙國的序幕。

大軍一動,戰爭機器轟鳴,肉眼可見的變化在眼前展開。

從各處抽調的兵士與物資,陸陸續續向著關中集結,向著函谷關外開去。

八百里關中,核心的地域,東西狹長,南北縱深欠缺,為了護衛關中的安全,最重要的便是保有四關。

這其中,面對山東的函谷關最為重要。所以,歷來函谷關被攻破,秦國便會請和,以免戰火蔓延,燒到關中腹地。

當然,歷代也沒有多少人能夠在秦國國勢穩定的情況下攻破函谷關。山東六國的諸侯至多打滅秦國東出的兵鋒,但是大多止於函谷關下。

從戰略上講,秦要滅六國,並天下,又或者是退守關內,保有關中,就必須維持住兩翼的安全。

這一點,秦人明白,趙人和楚人也明白。

所以近乎百年的漫長時光中,趙與秦爭斗於上黨、太原、河東,楚與秦決勝於巴蜀、漢中、南陽。

而關中南翼的這場關乎國運的戰爭,隨著司馬錯伐蜀,白起滅郢,以秦國的完勝而告終。

雖然楚國如今立都於陳,虎視眈眈,時刻不忘奪回江漢平原廣闊富饒的土地,但是大勢已去,秦軍沒有留給楚軍一點空隙,楚軍無法像當年一樣,通過兵叩武關,從而對秦國造成巨大的戰略優勢。

關中東北翼的這場決戰,依舊沒有決出勝負。長平之戰後,列國嘩然,秦國已經展現出了帝國的初暉。

只是這么一點光芒,很快便被關中諸國聯手摁了下去。

二十多年的拉鋸,始終沒有分出勝負。當然,這其中有秦昭襄王崩逝之後,秦國接下來的兩位王者執政時間過短,政局不穩的原因,也有魏、趙聯手,頑強反擊的因素在內。

不過,最終隨著那一場以楚、趙為首的合縱,龐煖率軍攻入關中,至於蕞下,再次證明了,趙國依然有能力,通過太原、上黨這一線,關中東北翼,威脅秦國腹地的能力。

這也是秦國視趙國為大敵的原因!

自魏國國勢頹落,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趙國國勢大振之後,天下之勢,非秦並趙,便是趙並秦。

只不過今時今日,秦國的優勢已經十分巨大。

大營之中,旌旗招展。

成蟜一身甲胄,帶著自己一眾屬將,意氣風發。樊於期跟在其中,作為大將,他幫著管理軍隊。

只是,當秦國的大軍剛剛扎營,成蟜立足於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召集將領之後,第一時間不是商量對趙的作戰部署,而是翦除後患。

「殿下要對治軍司馬動手?」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樊於期是訝異的,他本以為,成蟜對於趙爽的動作,是一無所知的。

可這位殿下,要比樊於期想象得聰明。

成蟜的臉上露出自信,看著樊於期,一字一句,洞徹心扉。

「呂不韋與趙爽曾在紫蘭軒中一會,事後,呂不韋送給了他兩座酒坊,並且推薦他當了治軍司馬。這又送錢又送官的,難道是呂不韋這大商人發了善心?」

「趙爽在後面做的那些小動作,本君之所以一直隱忍不發,便是因為手中沒有證據,可以致命一擊。」

樊於期拱手問了一句。

「那殿下,此刻可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