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不敗(2 / 2)

只是,朝堂之上的權力格局已經基本穩定,可是軍中卻沒有。

秦王未親政之前,秦國的軍隊被各方大將所把持。但上將軍蒙驁有著足夠的威望與能力,統合諸將。再加上,呂不韋與出身齊國的蒙驁交往甚善,因為兩者都是外客。所以,這十數年間,秦軍戰力越發強大。

而隨著蒙驁死去,蒙氏一族在秦國扎下了根,刻意疏遠了與呂不韋的關系。再加上蒙氏雖然將才輩出,可再難有一位擁有足夠影響力的統軍之將,讓秦軍之中一眾大將心服,故而秦軍之中勢力其實是分化的。

而趙爽為首的世族勢力和昌平君為首的楚系外戚勢力,在軍中的代表則是楊端和的重甲軍與樊於期的十萬大軍。

秦王親政之後,開始接手軍權。只是,軍中不比朝堂,形勢更加復雜,關系著秦國的國本。

而王翦,則是秦王最大的嘗試。命其統領一軍,於上黨訓練兵馬。

只是,軍隊最大的作用畢竟是打仗。而能不能打仗獲得軍功,則是評價一個將領最為朴實的標准。

某種程度上說,朝堂之上,誰是良臣一時難以分辨;可在軍中,在這大爭之世,誰強誰弱一目了然。

隨著這場戰爭即將結束,王翦名揚天下的同時,也代表了王翦身後的秦王握緊了手中的軍權。

只是,這也代表了呂不韋在秦軍的影響力被徹底清除。

朝中、軍中、江湖,當呂不韋的勢力被各方吸收以至於無的時候,呂不韋還能以文信侯之名在這封地之中逍遙自在么?

這一點,呂不韋早已察覺,而司空馬也看得出來。

「我少時是秦國的刀筆小吏,得蒙侯爺賞識,成了門客。知遇之恩,莫敢忘卻,故而就讓在下陪侯爺最後一程吧!」

呂不韋聽了這話,非但沒有感到晦氣,反而一聲大笑。

「以你的見識與才學,便是為相也可。我呂不韋至此,還有如此人物追隨左右,也不枉了。」

司空馬低首,卻見呂不韋一掃剛才的頹廢。此時,反而有著一種莫名的愜意,便像是站在舞台下看戲一般。

「趙爽、熊啟手中都握著軍權。只是在這一戰過後,趙爽更進一步,而熊啟的地位怕是不穩了。」

說到這里,呂不韋回頭看了一眼司空馬。

「秦國未來的形勢,你以為如何?」

「昌平君之能,不如侯爺遠矣。他在秦國內站不穩。只待華陽太後薨逝,楚系在秦國之中便沒有了根基,遲早會衰敗。只不過華陽太後畢竟老辣,迎楚女入秦,以延楚系的根基。」

呂不韋點了點頭。

「是的,即使昌平君無能,可秦王長子有著一半楚國血脈,楚系依舊能在秦國扎根。那么,趙爽呢?」

司空馬一笑,微微搖了搖頭。

「這位漢陽君還未至及冠之年,可卻相當老謀。秦國世族助秦王親政,有大功者不在少數,趙爽便是其中之一。只是,他卻沒有像其他世族家主一般,居功自傲,想要驅逐客卿,反而主動與那些世族家主拉開了距離,與客卿勢力保持了良好的關系。更重要的是,他力主與大月氏通商,拉攏了不少世族中庶出子弟。如今又在鄴地取得大勝,在軍中站穩了腳跟。」

說到這里,司空馬一嘆。

「趙爽逆勢而動,卻能不敗,乃至長存。昌平君不是他的對手。」

呂不韋一笑,全然忘卻了自己的處境,依舊有著幾分當年大秦相邦指點江山的風采。

「昌平君以為我倒了之後,他在朝堂中最大的對手便是趙爽。可事實上,趙爽只是因勢而動,熊啟卻沒有一點察覺。熊啟在這條路上走得越遠,敗得也就越快。而一旦熊啟落敗,權利的平衡被打破,趙爽又當如何自處?」

說完,呂不韋雙手負後,向前走去,回過頭來,臉上帶著殘忍的笑意。

「所以,這出戲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