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有關戰爭的邏輯判斷(2 / 2)

革宋 緋紅之月 1571 字 2020-12-31

呵呵呵。趙嘉仁干笑了幾聲,沒有立刻回答。這反應不是因為劉猛說的有什么問題,而是劉猛說的太對了,趙嘉仁此時不想立刻表示對劉猛的認同。因為在這十幾年中,他見識過太多嫉妒導致的沒必要的損失,甚至是悲劇。

人是很容易就嫉妒的,特別是在自己理解有限的領域中。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能說出這話,證明老頭子是個知道該怎么去學習的人。

見賢思齊,是人之常情。然而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而絕大多數人其實不會承認,自己就是個白脖,連熱鬧都不會看。可這些人的悲劇就在於,身為白脖的普通人會謙虛的認為是外行。這就完蛋了。

知道份子與知識份子間的巨大差別就在於此。

見賢思齊,接下來就是求而不得,再接下來就是生出負面情緒,負面情緒觸發人類消滅否定自己正確的本能反應,最後就變成了悲劇收場。

趙嘉仁有過很豐富的經驗,如果此時他贊同了劉猛,李鴻鈞就會認為趙嘉仁在否定李鴻鈞,實際上趙嘉仁自己並不想去否定任何人。對李鴻鈞來講,在他成為知識份子之前,他很容易就會愛屋及烏,恨主及仆。這不是李鴻鈞的錯,因為人類的思維模式就是類比法。

譬如李鴻鈞遇到一件令他無比痛恨的事情,此事中有三個存在。無論再次見到這三個存在中的哪一個,他的思維都會因為類比而引發痛苦。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知道人類思維的模式,必須是個唯物主義者,也就是說知道自己的情緒都是基於的反應,知道自己其實很容易屈從於,而的反應又讓人們認為這是本就應該的反應。

趙嘉仁作為一名心理醫生,他必須知道這些最基本的內容。其實即便是在美國,因為不講唯物主義辯證法,其實心理醫生自己也未必真的相信這個。

在李鴻鈞等人擁有這種基本素質之前,他們作為知道份子,就會認為自己是外行。而基於這種認知下的李鴻鈞,學的太多,對他反倒有害。

於是趙嘉仁就根本不理睬劉猛無比正確的看法,他給了劉猛一個意義不明的呵呵呵呵,然後對著李鴻鈞繼續說道:任何現狀都是力量對比和力量投入的結果。所以我要求大家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得上進。如果我們沒有在海上有這么強大的力量,並且擁有使用這種力量的能力,蒙古人就是可以在海上派兵。鴻鈞,我問你個問題,如果我們不事先做好准備,如果我們不持續投入,我們能夠在海上維持壓制蒙古人的力量么

知道份子也有很多好處,當討論的內容在他們知道的領域之內,他們也是能夠出現正常的反應。李鴻鈞聽了這話,臉上露出了些不好意思的表情。這時候他終於明白趙嘉仁的意思。

趙嘉仁看其他的人也差不多這樣的反應,他就盡力把討論內容向著知識份子的辯證法去引。這種事情就在於前因後果的邏輯,無關我們個人的想法,蒙古的海船出來之後只要被我們的船看到,我們的船就要消滅蒙古船。蒙古人是不是害怕,和他們出海就會被殲滅不是一回事。害怕出海的蒙古人有可能是因為見到出海的蒙古人從來沒回來過。可我們要對付的不是害怕出海的人,而是是那些事實上出海的人。我們的目的是戰爭發生後,海上不允許有蒙古人的船。那么因果關系與邏輯關系之間就不能錯位。

把這個理論講了點,趙嘉仁就讓人拿來紙筆,和大家開始在紙上畫邏輯關系式。

分辨因果邏輯和其他技能一樣,靠的是訓練。這么一次訓練之後,戰爭中與海上封鎖有關的各方面因素被分辨出來許多。而趙嘉仁也得以繼續他的基本理念。

首先,要建造60艘軍船。其次,讓這些軍船在不同的海域巡邏,見到蒙古船就擊沉。

基本邏輯清晰之後,就是具體操作。如果不打旗號的話,大家覺得很難分辨誰是蒙古船,誰是大宋的船。

到了這個階段,趙嘉仁就覺得討論起來輕松許多。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等事情要從簡單到復雜。首先是在南海,凡是沒有在我們航海行會注冊的船只,一律俘獲。不肯投降的,統統擊沉。判斷手段就是他們的船上有沒有我們印刷的符號,有沒有我們培訓出來的旗語手。這個體系也要不斷的向北拓展。等到我們航海行會的影響力到了我大宋靠北的地區,就能更輕松的分辨出誰是我們大宋的船隊。當然,到了更北的地區,凡是船只造型並非我們航海行會的,一律擊沉或者俘獲。

這法子簡單粗暴,不過與會的一眾人等聽了之後發現這算是最具備可操作性的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