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不情願的和平(九)(1 / 2)

革宋 緋紅之月 1610 字 2020-12-31

趙嘉仁的老爹趙知拙是個儒生,他相信仁義禮智信是做人的根本品德,所以五個孩子的名字里面各含了一個字。而且趙知拙還覺得人首先要擁有的品德就是守信,到了仁並非是簡單的仁,更是包含了信智禮義這四個品德。

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對孩子的祝願起了作用,趙太尉本人就認為自己要有信。既然敢告知蒙古大汗近日相會,趙太尉自然是做了准備。在見到使者的第二天,宋軍就派遣先頭部隊從孟津浮橋渡過黃河,開始由西向東每隔三十里修一個兵站。

從九月初一開始,宋軍大隊人馬開始依次渡過黃河。此時並不知情的蒙古使者則開始踏上返回開封的道路。到了九月初六傍晚,路上竭盡全力的使者終於精疲力竭的出現在蒙古大汗忽必烈面前。

急匆匆稟報了猛力花赤軍覆滅,猛力花赤被俘的消息,使者從忽必烈大汗臉上只看到了冷淡,忽必烈好像對此事根本不在意的樣子。等使者說完了趙嘉仁今日必與大汗相見的話,並且把趙嘉仁的信呈上。蒙古大汗只是冷淡的說了一句,知道了。接著就讓使者下去。

出門的時候使者大為失望,他其實很希望大汗忽必烈去拯救猛力花赤萬戶。可大汗每天事務繁忙,戈爾滕萬戶被俘了這么久,大汗也沒能救他回來。使者只能希望宋軍不要如同蒙古一樣殺俘虜,這樣猛力花赤萬戶還有機會被活著釋放。

看著使者的背影,忽必烈大汗心里面極為不滿。這個人完全沒有能夠打探出什么有價值的情報,讓他去真的是失敗。當然,這只是因為忽必烈大汗在兩天前接到蒙古在西邊的探馬稟報,宋軍大部隊正以每天超過六十里的速度向著滑縣殺來。而蒙古使者回來的時候,宋軍距離滑縣只有百里距離。按照宋軍的行軍速度,兩軍大概兩天後就可以在滑縣碰面。

在兩個多月前,忽必烈大汗還認為自己此次出征與之前一樣,帶領超過十五萬的軍隊所向披靡。現在的事實是,蒙古軍除了丟掉大量地盤之外,能夠集結在滑縣的軍隊勉強達到十一萬,其中包括汴梁被俘後釋放的五千蒙古軍,還有阿術的三萬部隊。這兩支部隊戰斗力都不堪用,忽必烈並不太信任他們。

在使者回來之前,忽必烈已經派遣張弘范帶領兩萬人馬前去側擊宋軍,希望能夠看看宋軍的虛實。忽必烈對於張弘范的能力很認同,他希望這名漢人出身的蒙古元帥能夠展現出他應有的能力。

洛陽地理位置重要,是因為出了洛陽之後向西就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黃河以北是河北平原,黃河以南是黃淮平原,洛陽就處於在這個分界線上。

張弘范元帥對於中國地理了解有限,但是他對於自己在平原作戰還算有些信心。平原作戰的特點就是方便機動。得到忽必烈大汗的命令,張弘范並沒有迎頭對宋軍發動進攻,而是一路向西,繞到宋軍側面。

側擊戰術是常見又非常有效的戰術,將正在行軍途中的敵人隊伍攔腰斬斷,讓敵人首尾不能兼顧。一旦成功,敵人就會面臨崩潰。大汗忽必烈並不反對張弘范的戰術,如果張弘范能夠側擊成功,大汗忽必烈就會立刻從宋軍正面發動進攻。

九月初七,張弘范已經抵達滑縣西邊五十里的地方。他並沒有發動進攻,而是讓部隊扎下營寨。到了九月初八,最新消息傳來,宋軍在九月初七的時候已經抵達距離蒙古軍四十里的距離安下營寨。到了九月初八,他們竟然再次出擊,直奔滑縣縣城而去。

張弘范得知消息之後大喜,他老爹張柔非常喜歡藏書,現在備受忽必烈器重的郝經年輕時候就在張柔家的私人圖書館里面讀書。張弘范讀過孫子兵法,隨著戰爭經驗的增加,張弘范對這部書深以為然。

孫子兵法中的軍爭篇講,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

意思就是快速行軍看似能後發先至的給敵人措手不及的打擊,可行軍很辛苦,強壯的士兵跑得快,瘦弱的士兵跑得慢,如果是一日夜跑一百里,大概能按時到達的只有十分之一。三軍統帥身邊沒有這么點軍隊,會有危險。如果是一天一夜跑五十里,頂多到一半人,上將軍會因此遇到危險。如果是一天一夜跑三十里,大概只有三分之二能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