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禮尚往來(三)(1 / 2)

革宋 緋紅之月 2091 字 2020-12-31

小船穩穩停下,從船頭上跳下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前來迎接的是趙謙,兩人見面之後直接按照軍隊的習慣,互相握手。

歐陽,你這么快就把東西打造好,太感謝了趙謙是滿面笑容。

先拿著試試看,好用再說。姓歐陽的年輕人沉穩的答道。說完,他回到船上輕松的端起一個木箱子遞給岸邊的趙謙。趙謙伸手接過,卻覺得入手沉重,險些沒拿住。這位歐陽連忙伸手在箱子地步一托,算是穩住了。看著趙謙吃力的樣子,歐陽干脆自己直接端著箱子下船。又是來回三次,四個箱子就卸下船。

東西裝上驢車,老鄉趕著毛驢走起來,跟在後面的趙謙稱贊,你還是如此結實。

就那樣吧。若是沒兩把力氣,吃不了打鐵這行飯。歐陽笑道。

兩人是軍中戰友,自然親近。互相交流間,趙謙就忍不住問起他所在的村子有干部失蹤的事情。歐陽答道:沒聽說過。

啊不會吧。這是輔助會會長說的。趙謙有些訝異。

歐陽翻翻眼,不屑的答道:他說的就能信。他還說能幫我賣刀呢。你什么都沒說,最後幫我找到渠道還是你。

趙謙一時也不知道該說啥。他這個戰友歐陽冶出身於鐵匠家族,是因為不想和他爹那樣打鐵,想上學。小學畢業之後,他爹死活不讓歐陽冶上初中,歐陽冶就瞞著他爹去投軍。

在軍中接受了教育之後,歐陽冶在退役後利用退役金購買設備,采用新式煤爐和新技術,終於不用像他爹那樣打鐵。也許是刀具品質極好,在國內反倒不好賣。趙謙跑退役軍人輔導會的時候得知這個情況,就聯系了一下海事局管此類出口單目的負責人,歐陽冶的刀具大獲成功,簽署了向天竺地區出口的訂單。

身為趙官家的兒子,又經歷過這么多,趙謙不再覺得幫人推薦個渠道就算是自己的功勞。歐陽冶對會長的評價才讓趙謙感覺很在意,從常識來判斷,會長所說的的確值得質疑。正考慮的時候,就聽歐陽冶繼續說道:你上次讓我打幾口倭刀,我打完之後覺得還是不滿意。但是也不知道怎么不滿意,就把刀給你帶來。

說完,歐陽冶就掀開一個長條箱子,露出里面的幾把帶刀抽的倭刀。趙謙拿起一把,只是拔刀出鞘,就感覺到了倭刀的鋒利。歐陽冶的刀都用了軍隊的瓦藍工藝,只有鋒刃邊緣才露出細細的一道銀光。在木箱上一斬,立刻就切了進去。

好刀。趙謙贊道。

歐陽冶也不說話,從長條箱子里拿出一把重刺劍。抽出劍來,就見一根鋼柱前端有一寸多的部分被打磨成了銳利的劍尖。在軍中所有時間都與戰斗有關,使用各種武器是基本訓練的一部分。兩人拎著家伙作勢,趙謙立刻就感覺到問題所在。倭刀刀刃鋒利,想砍人的話就要揮動,攻擊范圍縮小,還會有空門。刺劍則是劍尖對敵,劍身根本不怕倭刀劈砍。僅是拉開架勢就覺得倭刀沒有效率。

兩人收起家伙,歐陽冶說道:我以前只想打出鋒利的刀,現在能打出來,然後就覺得不是刀不好,而是這種刀本身有問題。

身為理工男,有在戰場上廝殺過來,趙謙覺得自己完全聽懂了這個說法,他笑道:你可知是誰想買這些倭刀

是誰

一些文官。趙謙公布了答案。

他們要倭刀干嘛文官懂官家的倭刀術

趙謙沒想到在這里又聽到老爹的名頭,一時竟然說不下去。所謂趙官家的倭刀術,主要是拔刀術。以前倭刀佩刀都是刀刃向下,拔刀之後需要大調整才能進入攻擊狀態。趙官家的拔刀術是刀刃向上,拔刀出鞘的時候刀就豎起來,接下來就可以攻擊敵人的頭部前胸等重要位置。讓用刀效率大大提高。

根據戰爭經驗,有三箭不如一刀,三刀不如一槍的總結,更簡潔的說就是刺死砍傷。刺劍術完全貫徹了這個理論。所以不論是倭刀術還是刺劍術,都是血淋淋的戰場流派,目的就是為了殺人。趙謙覺得歐陽冶說得好,這些與文官的確和這玩意不搭調。他應道:也許是因為他們不懂,才要用這些東西充場面。

哦。歐陽冶連連點頭,怪不得,我還在奇怪,為何這些人非得開刃。

這也是趙謙覺得很無語的事情。經常使用兵器的人普遍認為在兵器正式使用之前才開刃。文官們的看法與兵器使用者大不相同,還非常堅持。不過換一個角度的話,趙謙也不非要那些文官們改變看法。這些人是顧客,滿足顧客的要求是商家的工作。

兩人邊走邊聊,從河邊小碼頭到了桑樹林地。此時幾千棵桑樹已經種下,當務之急的工作就是要准備修枝。剪除那些長度生長很快的枝干,留下長樹葉很快的枝干。拿出專用的刀具加以嘗試,那些被選中的枝干被輕松切掉。

歐陽冶按照樹上留下來的線繩截斷了十幾棵樹的樹枝,便覺得累了。他一面擦拭著鋒刃,一面嘆道:不管是號稱技術多高的事情,真干起來都是體力活。

趙謙先是不高興的白了歐陽冶一眼,片刻後卻因為想通了問題而哈哈笑出聲來。歐陽冶所說的太對了趙謙一開始覺得這種農業技術擁有很高的技術含量,應該被尊重。所以當體力勞動帶來不快的時候,趙謙心中雖然積累了負面因素,卻不知道該怎么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