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三打(六)(2 / 2)

革宋 緋紅之月 2134 字 2020-12-31

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和權益是一碼事,但是通過競爭讓人才能夠嶄露頭角又是另外一碼事。與民休息這話本就是落後生產力和社會組織模式下的落後手段。

趙嘉仁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問趙謙「你覺得錢花出去了,難道就沒有了么」

趙謙聽了之後一愣,很快就想起了貨幣乘數效應,以及貨幣回籠制度。他只能搖頭。

「貨幣代表的是先進的流通,紙幣更先進。你在基層待過,見到百姓購買各種他們以前從來都不敢購買的工業品。我問你,他們為什么要買」

「因為那些東西好用」趙謙回答的時候覺得自己在基層白待了,還真沒把這個問題想通透。

「那些東西能夠提高他們的生產效率」趙嘉仁幾乎是一字一句的慢慢講了出來。

趙謙原本也知道這點,此時老爹一說,加上之前見識到的種種,趙謙突然就恍然大悟。

趙嘉仁則是自顧自的說了下去,「貨幣的流通本來就提高了這些人的生產效率,不然生產出來的東西怎么賣出去以物易物,怎么才能找到合適的交易者貨幣的一般等價物的意義就在於此。貨幣有用但是到了社會無法維持貨幣制度的時候,你有金銀也沒用。遇到荒年,易子而食。」

趙謙忍不住連連點頭。不過很快他發現這和老爹的要求貌似無關,老爹現在向那幫將領們許諾給他們富裕的未來,難道是要靠給錢么

「所以呢,我從來不用徭役的模式強行榨取勞動力,而是用給交鈔的方式,向各地派遣供銷社的方式讓大家把勞動力換取的交鈔換成能夠促進他們生產效率的工業品。工業生產並沒有掌握在那些家族手里,而是掌握在你這種學數理化的年輕干部人經營的工業生產體系中。這些領域,我從來不許任何人染指。不過現在么,就得有人去給這一池子水里加入新魚,攪動開始沉寂水池的時候了。」趙嘉仁對兒子講述著。

看著兒子的表情,趙嘉仁覺得兒子好像聽明白了。他笑道「你不會覺得我會讓退役將領們前去倭國養珍珠吧」

趙謙沒想到老爹也想到了秦皇後家的生意,覺得父子倆真的想到一起了。然後就聽到他老爹接著說道「雖然珍珠生意也會派人去,不過往倭國派遣些退役軍人,也是必然的。」

「為何」趙謙驚了。沒想到老爹還是要讓退役軍人從文官與早期的從龍之臣嘴里搶食吃。

「你呀。算了,你真不知道。」趙嘉仁嘆道「有些事情我覺得也得和你聊聊。你可知這些年我們作為貨幣預備金的金銀是從哪里來的」

趙謙傻子一樣搖頭表示不知道,突然他福至心靈,主動說了實話,「我對預備金制度都不明白。」

趙嘉仁也不生氣,先講了預備金制度。准備金是商業銀行庫存的現金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實行准備金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商業銀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銀行存款時,能有相當充足的清償能力。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法定准備金制度還成為國家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進行控制的一種制度。中央銀行控制的商業銀行的准備金的多少和准備率的高低影響著銀行的信貸規模。這個制度規定,商業銀行不能將吸收的存款全部貸放出去,必須按一定的比例,或以存款形式存放在中央銀行,或以庫存現金形式自己保持。准備金占存款總額的比重,稱為准備率

以前趙嘉仁自己只是聽說過這回事,譬如美國的美聯儲和中國央行就經常調整准備金率,而每次調整都能讓全世界的金融市場發生很大波動。

到了大宋之後,趙嘉仁本來也不在意這個。等他不得不用銀行業來營運國家財政的時候,很快就發現,見識,便是道聽途說的見識,也時非常有用滴。

講了准備金制度之後,趙嘉仁再把話題轉向了倭國,「這些年里,我們的每年從倭國弄回來幾百噸的白銀,幾十噸的黃金。采取公制之後,咱們的交鈔與白銀和糧食掛鉤。用交鈔可以從國庫里面兌換白銀,向民間銷售的糧食和各種工業品,不收白銀,只收交鈔。所以你能明白我們用白銀當做10的准備金,到底發行了多少交鈔么」

趙謙懵了。他不動金融,只是知道現在的交鈔價格堅挺,卻不知道這種堅挺背後的運作模式。想了好一陣,趙謙問道「爹,你是要遠征倭國么」

「切」趙嘉仁有些不滿,「蒙古在大宋搶掠這么幾十年,你參軍的時候,見過啥真正值錢的家什么」

趙謙仔細一想,除了金銀銅錢以及銅器這些金屬類之外,他還真不覺得那些年的戰爭見識過啥不得了的戰利品。反正趙謙是從來不去搜敵人的屍體以獲取戰利品。只要部下不直接從活著的俘虜和百姓身上搜東西,趙謙把打掃戰場的工作都交給部下去做。他也從來不管部下找到了啥。最初的時候部下們還試探著詢問趙謙是不是要抽點彩頭,看趙謙真的不要,大家也就自己定規矩,自己解決分配。趙謙名聲很不錯。

「所以說,搶掠是非常沒效率的事情。大郎,你記清楚這點。我們大宋每年靠做生意,從海外交易回來幾十萬船次的貨物。你要是勞師遠征,便是把所有破爛都給算上,也裝不滿一萬艘大船。你見過咱們的海船,知道哪些船到底多大。」

趙謙當然知道那些船有多大,現在新造的船越來越大。船越大運得越多,跑的越快。然而趙謙發現自己有個想法和老爹不同,他覺得搶掠貌似比經商更有效率。

但是把自己見到的那些情況回想一下,趙謙發現老爹說的也許是對的。至少那些跑海運的從來不向朝廷要錢,還要給朝廷上稅。眼前的幾十萬軍隊,卻每年要消耗幾千萬貫的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