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大鍋飯(九)(1 / 2)

革宋 緋紅之月 2126 字 2020-12-31

<co>

辦事處開了三天會,上層費勁力氣進行說服,總算是有了個結果。生怕夜長夢多的上層立刻發了公文,歐羅巴行省同意接受元國水手身份的蒙古水手參與航運活動,如果出事,元國國主郝仁就得依照四方同盟的規定承擔責任。

看完公文,郝仁覺得心里一塊石頭落了地。他最初就是計劃由元國願意幫助蒙古水手擔保,只是希望能夠讓蒙古水手有機會參與到黑海到東地中海的航運活動。好不容易得到應允,郝仁立刻前去求見鐵穆爾大汗,將自己的計劃呈給大汗。

聽了郝仁的計劃,鐵穆爾沒有做決斷,而是有些不高興表示:「馬上就是那達慕大會,到時候再說。」

「大汗,現在不能確定么」

「我現在哪里有兩萬人給你。」鐵穆爾的聲音里面不快味道更加濃厚。

郝仁心中也大大不快起來。以他和大宋歐羅巴行省打交道的經驗,那幫大宋文官們做事都是一波一波的,稍微有所拖延就會遇到被拒絕的情況。別說是和大宋深仇似海的蒙古,就算是元國趕不上趟也會被下面的官員無情拒絕。這次的事情可不是用的蒙古的名義,而是元國出面擔保。

本想再說點啥,郝仁忍住了不說。倒是大汗鐵穆爾開口說道:「丞相,今年還需要兩百萬石給蒙古旗軍的糧食。不知何時可以運來。」

郝仁心中更加不快,就答道:「正在調撥,現在還沒到夏收季節,沒有糧食庫存。倒是現在各處田庄的稅收……」

剛說到這里,大汗鐵穆爾就搖頭說道:「丞相,現在朕還不想讓王爺們再過來鬧事。等蒙古旗軍穩住之後再說吧。」

郝仁聽了半年這種話,心里面早就聽膩了。他答應前來當丞相是為了徹底改變蒙古朝廷的制度,並不是來當出錢出力的冤大頭。可半年來沒有絲毫進展,錢糧倒是流水價的從元國往大汗領地運。這次他也不准備再給元國增加額外負擔,邊說道:「再等兩三個月,夏收之後就會運糧食過來。」

兩邊誰都沒有能達成目的,會面結束,大汗鐵穆爾送走郝仁,心中的怒意再也忍不住。一路上緊綳著臉,到了太後寢宮前才努力調整心情。見到太後問安,就聽太後問道:「鐵穆爾,你這是在生誰的氣」

鐵穆爾不願吭聲,低頭不語。闊闊真微微嘆氣,「鐵穆爾,我沒猜錯,你應該是在生丞相的氣吧。」

「沒有。」鐵穆爾嘟囔著說道。

「鐵穆爾,我不說丞相做的對或是不對,這半年來丞相運來多少糧食財物。我讓人給你倒杯水你尚且知道要謝過,丞相做了這么多,你為何要生氣」

「娘,你給我水喝是心疼我,丞相運來糧食財物只是為了讓我聽他的話。這不能相提並論。」

闊闊真眉頭一皺,眼神就嚴厲起來。沉默片刻,她說道:「是我請郝仁來做丞相,既然你信不過郝仁,我就讓他回去好了。」

「不要。」鐵穆爾馬上表示反對。

闊闊真聲音愈發嚴厲起來,「丞相位高權重,得用你信得過的人。你信不過郝仁,就讓他走,越快越好。」

「不要。」鐵穆爾反對的聲音更加軟弱。若是郝仁先在走了,兩百萬石糧食自然泡湯。鐵穆爾這幾年努力建設蒙古旗軍。由蒙古人組成黃八旗,色目人組成白八旗,真神教組成黑八旗。之前組建旗軍困難重重,這半年來終於有了巨大進展,眼看就要組建完畢。他可不想讓此事再有任何波折。

「鐵穆爾,你這又是何必。丞相就是要任用和你同心同德的豪傑,成吉思汗說過,一旦遇到豪傑,就要把他們牢牢抓在手里,不讓他們遠離你。你信不過的人就讓他們離開吧,這對你們都好。」

鐵穆爾見老娘步步緊逼,加上這些日子以來積累了太多對郝仁的不滿,他把心一橫,說了實話,「太後,等到兩百萬石糧食運到,我就讓郝仁走。」

闊闊真本是想讓兒子知道艱難,放下對郝仁的心結。沒想到竟然逼出了兒子的真心話,她整個人都呆住了。調整一番心態,闊闊真才問:「你到底覺得郝仁哪里不對」

「太後,郝仁要和宋國議和,這就大大不對。所有王爺都不答應!若不是那卡拉巴碗晦氣太重,我才不會順水推舟送回給宋國。郝仁不僅要與宋國議和,還要與天竺那邊的奴隸王朝議和。我蒙古何時受過這樣的氣!就在今天,郝仁還要我征集兩萬蒙古人當水手。誰不知道元國獨占了蒙古的海運,兩萬人交到郝仁手里,就是再給他增加兩萬精兵……」

鐵穆爾原本只是想講講郝仁的錯處,結果越講越生氣,越講聲音越大,「遇到事情,郝仁就讓我向田庄收稅,我早就對他說過,給那些王爺頭人們安排田庄,就是讓他們別出來鬧事。向他們收稅,豈不是逼著他們起來鬧事么……」

一樁樁一件件,鐵穆爾全部說了出來。等他痛快的講清楚,卻見母親闊闊真竟然流淚了。這下鐵穆爾嚇得不輕,連忙問道:「娘,這是怎么了你可不要被郝仁氣到。」

闊闊真抹去淚珠,傷心的說道:「鐵穆爾,你為王爺,為頭人,為了你說的那么多人,那些人給了你什么幫你開疆辟土,還是幫你排憂解難我請郝仁來做丞相,不是因為元國有錢,而是元國十年就治理的興旺。忽必烈大汗在世的時候,郝仁整頓府兵,立下許多功勞。你爹真金在世的時候就說過,郝仁是真心想為蒙古做事。你能把王爺頭人放在心里,為何就容不下郝仁呢」

被母親這么講,鐵穆爾也不高興了。他悶聲說道:「娘,郝仁和蒙古不是一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