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九 一首小令(2 / 2)

於家兄弟在老於的言傳身教下,肚子里的學生可不同於那些只讀過幾天書的迂腐儒生,以他們的能力完全可以理解這小令最後一句話的份量。

也知道這種東西似乎除了李承乾,這船上還真就沒有人敢喊出這么一句來,雖然大唐並不流行文字獄。

李承乾也知道這一點,不過他卻並不在乎什么含義之類的東西。

詩與詞這種東西,根據吟誦的人不同,場影不同,解釋的人不同,意思也會不同,同樣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他這個太子吟誦那是富有同情心,但如果放在別人身上,那就是意圖造反。

所以說李承乾這個太子的身份給了他很大的便利,只要不高喊:『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等類似的詞句,其他詩詞沒什么不可以抄的。

身份在很多時候可以幫人解決很多問題,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好學生、壞學生都在上課的時候睡著了,老師現在之後對壞學生的評論是:你看看你,笨的像豬一樣,拿起書就睡覺;對好學生的評論就是:看看人家,睡覺都拿著書。

這就是身份帶來的好處,也是現實,李承乾正是看明白這一點才敢肆無忌憚的抄襲一些詩詞,一切只因為他太子的身份,讓人不會主動往壞處想,或者說大多數主流思想不會往另一個方面去想。

戰艦上,願本眾人高漲的興致被李承乾一段小令搞得意興闌珊,所有人都在默默的思索小令中最後一句的含義。

李承乾則是無所謂的聳聳肩,漫步走向船頭,張開雙臂做出一個擁抱的動作,像是在擁抱這大唐的壯麗河山。

《潼關懷古》火了,再一次火遍長安城,隨著於家兄弟將這小令與眾同窗吟誦之後,李承乾的名字再次在長安城的街頭巷尾流傳。

而且只三兩天的功夫,便已經是盡人皆知。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李二呆坐在甘露殿書房中,一次次不斷的重復著,眼中迷茫之色漸濃。

「二哥,不要想了,乾兒那孩子說的話只要聽聽就好,若是真要追根究底怕是要想破頭呢!」長孫皇後輕輕的為李二揉著微微酸的脖頸,低聲的勸著。

自家老頭子自從聽到《潼關懷古》之後就變的瘋魔了一般,讓長孫皇後十分不放心,她以前可從沒見過李二有這樣的表現,生怕李二出了什么問題。

「觀音婢,看來承乾這次出去人長大了不少,否則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有這樣的體悟啊。」李二抬起頭,透過窗子看向窗外:「可是我大唐有多少官員會有這樣的覺悟?有誰真的知道百姓的苦處?」

「二哥……」長孫皇後不知道應該怎么評論這件事情。

她的兒子一小令,道盡皇朝更迭給百姓帶來的傷害,理論上說當爹媽的應該高興,必竟李承乾身為太子能有這樣的覺悟是大唐之福。

可是想到其中的內容,又讓人樂不起來,大唐是建立在前隋的基礎上的,而隋、唐交替,朝代更迭到底有多少百姓死於戰火?又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