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零章 高句麗的亂局(2 / 2)

聯想到大唐正在動的東征,兩個國家突然意識到,他們的機會來了,高句麗似乎是頂不住大唐的進攻,開始從邊境調集兵力來保衛自己的都了。

正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兩個被高句麗欺負的就要掉進海里的國家幾乎連商量都沒有,在同一時間對高句麗的背後動了攻擊。

新羅調集了近十萬大軍,沿著海岸線北上,百濟同樣不甘示弱,調集了同等數量的軍隊,沿著另一側的海岸線向高句麗的腹地動了進攻。

亂了,徹底的亂了,三島之上個國家幾乎在短短的三天之內打的亂成一團,高句麗不滿新羅和百濟趁火打劫的行為,幾乎是硬碰硬的和兩個國家的軍隊大打出手,毫不顧忌自己內部空虛的事實。

當然,新羅和百濟兩個國家也不是什么軟柿子,面對高句麗的拼死反抗也使出了自己吃奶的力氣,攻城拔寨根本不顧自己部隊的傷亡情況。

大唐打過來了,如果不趁著現在高句麗兵力空虛的時候多搶一些地盤,很可能在大唐打過來之後,連點湯都不給他們留,那些以前被高句麗占去的地盤估計也不會還給他們。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算計,兩個國家不顧一切的瘋狂進攻著他們能搶到的任何一寸土地,屠城之事干了也不是一件兩件,一切都為了能夠占領更多地盤。

當然,兩國忙著進攻高句麗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向大唐派出使者,解釋自己的行為,把搶占國土的行為硬是說成了響應宗主國的號召,共同討伐不義。

至於說為什么現在才動手,為什么沒有在李二起兵的時候同時起兵,這一切並不重要,他們只是想要找一個不被大唐責怪的借口。

畢竟想要從大唐這只老虎的嘴里搶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一個不好誰知道唐軍會不會心生不滿,連他們兩個小小的國家一起給滅了。

就這樣,新羅和百濟兩國一面不斷的進攻,一面不斷向大唐派出使者,甚至還派出了一支使者去了遼東,打算和正在進攻的李承乾聯系一起,使自己的搶地盤行為得到李承乾的承認。

在這兩個小國看來,他們的舉動等於是牽制了高句麗的兵力,為李承乾的進攻創造了機會,那位大唐太子一定會利用一些土地來換取進攻上的優勢。

太子領兵的弊端實在太過明顯了,不用說吃了敗仗,就算是打起仗來死的人多了,很可能回國之後李承乾都要面臨被彈劾的風險。

所以新羅和百濟兩國堅定的認為,他們搶地盤的行為一定會得到李承乾的理解,甚至還會幫他們向長安解釋一下。

但是只顧搶地盤的兩國並沒有想到,李承乾其實對高句麗已經是勝券在握,根本不需要他們的幫忙,就算是水淹援兵的計劃計失敗了,也還有對馬島上一支伏兵存在,到時候這支伏兵一樣會起到與他們同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