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二章 各方反應(上)(2 / 2)

是的,大唐是用六天時間把消息送到的,因為另外三天是高句麗自己的耽誤的,他們的信使用了三天時間才從高句麗的長安城把消息送到高藏武手中。

所以真正讓高句麗人理解不了的是大唐消息傳遞的方式,按照這種消息遞送的度,在他們看來遼東生的事情很可能在四到五天就可以傳回大唐長安,而大唐長安的消息同樣也可以在這么長的時間送回遼東。

這意味著什么?打仗的人都知道,時間就是生命。如果十天時間就可以讓消息在遼東和大唐長安之間打個來回的話,那么李承乾親征和李二親征已經沒有什么區別。

要知道,古代交通並不是那么達,就算是八百里加急信息,想要從前線送到後方大營沒有個三、兩天也是不夠的。

十天時間……,這簡直就是完全讓人無法理解的事情。

地處一隅的高句麗並不知道,現在的大唐通訊方式已經徹底改變,信鴿已經代替了信使,遞送信息根據其重要程度,主要區別就是信鴿腳上竹管的顏色而已。

正是因為這樣,大唐才能夠將老李淵駕崩的消息在五天之內傳遍全國每一處角落,同時也在極短的時間里,將消息送到了周邊的那些屬國手中。

「陛下,依臣來看,不如我們早點趕到鴨綠水比較重要,吊唁的事情我們完全可以當成不知道,就說沒有收到消息便好。」

「是啊陛下,臣也認為現在不是去大唐的好時機,而且我們現在正是用人的關鍵時期,怎么可能派人去大唐長安呢?」

對於去不去大唐吊唁的問題,一群高句麗重臣爭論了整整半個晚上,最後一致認為,去鴨綠水邊上看看,如果李承乾的軍隊停止進攻,進入休整狀態,那么派人去大唐長安吊唁也沒啥。

若是反過來,李承乾並沒有停止進攻,那就啥也不用說了,直接掏刀子開片就是了,去不去大唐已經完全沒有了意義,即便是派人過去了,估計還沒等使團到達,這邊的戰斗就已經打完了。

而在距離高句麗援兵數百里之外的鴨綠水,李承乾則是換上了一身的麻衣,下棋之類的娛樂活動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整日蹲在沙盤前面研究著進攻方略。

李道宗在後面待著無所事事,這幾天也借著給他送消息,從後方跑到了他的大營,正好趕上李承乾打算水淹高句麗援兵。

作為一個百戰將軍,怎么可能對這樣的事情不感興趣?所以李道宗以李承乾叔叔的身份,義不容辭的擔起了軍師的職務。

部隊何時上船,上游何時打開水壩,窟哥打開水壩之後的行軍路線,『海狼』完成任務之後的去向,打退高句麗援兵之後遼東軍團的行動方略……等等等等。

每一樁每一件都需要仔細的安排,畢竟現在是非常時期,老老李的駕崩讓整個大唐的局勢顯得有些紛亂,如果李承乾在這個時候稍微有些疏忽,很有可能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