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畏豪強勇少年(1 / 2)

東晉太元六年(公元381年),南兗州,京口鎮。

已是五月,一片片青翠碧綠的水田之上,短衫露腿的農夫們,在彎腰勞作著,微風拂過,水稻低垂,時不時地現出架著犁的水牛,一邊甩著尾巴,一邊慢慢悠悠地前行,一條五尺多寬,黃土飛揚的官道,大路朝天。

官道之上,一條八尺大漢,土黃色布衣之上,縫著五顏六色的補丁,身形壯碩魁梧,正背著一捆足有丈余高,小山也似,看起來起碼有兩三百斤的柴禾,向前走著。

這一捆柴太高太寬,幾乎大半個官道,都被完全遮擋住了,連後面的路上行人,都無法看到。

更嚇人的是,盡管背了如此一大捆柴禾,這個大漢依然健步如飛,套著一雙破草鞋的大腳,每一次踩下來,都會在地上留下個幾寸深的小坑,連這官道,都在微微地震動著。

兩個農人從農田里直起了腰,對著這條大漢笑道:「劉裕,怎么今天又來南山伐薪了啊,沒去渡口那里當值嗎?」

這位名叫劉裕的大漢轉過了頭,微微一笑:「上午先打柴,下午再去渡口轉轉,上頭來了命令,最近有不少傖子(南方人對於北方中原來人的蔑稱)南下,要我們去招呼一下。不過,我總得先養家嘛,就靠里正這點祿米,全家都得喝西北風啊。」

這名叫劉裕的大漢,乃是晉末京口人士,自幼父母雙亡,由繼母一手拉扯長大,曾經因為家里太過貧窮,母親又因為難產而死,一度被父親送到了舅母家,甚至落得了個寄奴的外號。

五歲左右的時候,小劉裕總算被父親接回了家,但很快父親也因為勞累而死。

大概是老天也不願意看到劉裕如此悲慘,讓他從小就天生神力,好斗凶悍得連這以民風強悍的京口人也為之側目,很多叫他寄奴的孩子,都在他的拳頭之下,成了傷殘級別不等的人士,缺牙的,斷鼻梁的,比比皆是。

也正因此,在這個拳頭即是王道的亂世中,他被朝廷擢為里正,而今天,新任刺史即將上任。

劉裕盤算著打完了這捆柴後,就到渡口的集市上賣了,順便當值,沒准,新任刺史大人還會先巡視下最近人流量很大的渡口呢。

另一個農人指著前面的官道說道:「劉裕,那邊來了一隊人馬,排場好像不小,你最好看看是不是刺史來了。」

劉裕的眼中冷芒一閃,看向了前方:「我這就去。」說著,他的腳步加快了。

前方百步左右的官道之上,一隊人馬,前呼後擁,鳴鑼開道,先頭的一人,二十出頭,個子中等,青衣小帽,顴骨高聳,大眼薄唇,面色冷峻,吏員打扮。

在他的身後,一個穿著上好的錦紋綾羅袍子,戴著逍遙巾,玉帶厚靴,貴公子打扮的人,三十多歲,臉上搽著厚厚的白粉,昂著腦袋,騎馬而行。

這個貴公子身後和兩側跟著的幾十人,個個五大三粗,滿臉橫肉,手里持著棍棒,腰間纏著皮鞭,卻是穿著綢緞,上綉飛鷹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