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2 / 2)

「再加上你們東晉內部爭權奪利,建康城中的高門世家又暗自掣肘桓溫,雖然我不知道他們具體做了些什么,但聽吳王說,當年跟他對壘的桓溫,正面相持並不吃虧,最後是因為糧盡才被迫撤退,給了他千里追擊的機會。事後桓溫把這個責任推到了前任壽春守將,豫州刺史袁真的身上,一怒將之消滅,但袁真絕沒有這個膽子和動機做這種事,能讓桓溫兵糧出問題的,只有你們的高門世家了。」

劉裕雙眼圓睜,厲聲道:「夠了,這不過是你的猜測,毫無實據,就算我們大晉是這樣,你們燕國慕容氏又好到哪里了?把國之棟梁,長城一樣的慕容垂給逼到敵國,最後給滅國,我看你們在這種內耗上比我們更厲害吧。」

慕容南緊緊地咬著嘴唇,剛才嘲諷劉裕時那臉上的得意之色,已經絲毫不剩,他嘆了口氣,說道:「咱們也不用五十步笑百步了,我想說的,只是告訴你,北方人心所向,當冉閔不能讓北方人活下來時,他們自然會反他,十幾年後我們大燕內亂,也讓民眾生存不易時,他們就會倒向秦國。所以說,要想平定天下,光靠打仗勝利還不行,重要的是戰後是不是能穩定地保證民生,這,就是你們漢人所說的平天下!」

劉裕點了點頭:「你這話說的沒錯,打天下易,平天下難。當年的西楚霸王項羽,一生幾乎不敗,只輸了最後的垓下一戰,就是因為他殘暴不仁,專行殺戮,民眾恨之入骨,都心向漢王劉邦,所以劉邦屢戰屢敗但能迅地恢復實力,最後勝利。我現在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說,當年桓溫雖然看起來軍力強大,甚至可以輕松地殺掉王坦之和謝家,但他畢竟勢力只限在荊州一地,在三吳地區和兩淮,還有嶺南與蜀地毫無根基,如果他要篡位登基,這些地方必然會造反。」

慕容南微微一笑:「你是聰明人,這個道理不用我說,一點就透。要想控制這么大的地盤,這么多的人口,他起碼還得有幾十萬的軍隊才行,就算有這么多的軍隊,那他的軍糧消耗又是巨大的數字,東晉百年以來,雖然歷來是最強大的世家主政,然後輪流交替執政,但畢竟有皇帝這個共主在,一旦你扔掉了皇帝這個共主,那所有的世家都會聯合反對桓溫,他們看起來手里沒有軍隊,但是吳地和兩淮盡是他們這些世家門閥的庄園與田地,隨時可以把佃戶庄客組織起來打仗。」

「謝安和王坦之就算給誅殺,但王謝這些家族有幾十上百的分家遍布大江南北,甚至他們還可以引北方的胡人軍隊南下。桓溫並沒有必勝的把握,一旦胡人介入,那很可能是大家一起抱團完蛋,誰都是失敗者。」

劉裕長舒了一口氣:「原來當年桓溫沒有強行登基的真相在這里。受教了。慕容南,我想問你一句,如果你是我,你會支持桓家,還是投入謝家這種高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