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四百三十章 陶公回府止國策(2 / 2)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為之色變,一邊的檀道濟沉聲道:「陶大使,你是不是一路太疲勞了,不知道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嗎?移民江北,可是造福萬民的大好事,國策剛出,各大世家都主動送出經驗豐富的庄頭和佃戶前往江北屯墾,而朝廷也免其十年的賦役,現在每天都有很多人從這里經過渡口前往江北,人人都是笑容滿面,大使既然從江陵坐船而來,想必也見過不少去江北的百姓,請問我是在誑語嗎?」

陶淵明嘆了口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此國策乃是以小利誘民前往危險的江北六郡,現在他們是歡天喜地,卻全然不知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一旦兵凶戰危,江北六郡有被毀於一旦之險,到了那時候,他們今天有多感激大帥,那時候就會有多恨您,大帥啊,屬下這是為您的一世英名考慮,請您萬萬不要一條路走到黑啊。」

一個清冷的聲音從帳側響起,一個二十四五歲,眉目疏朗,英俊過人的白面書生說道:「陶公未免有點言過其實了吧,江北六郡,自從淝水之戰以來,已經二十年未經戰亂,現在我大晉兵強馬裝,江北六郡穩如泰山,何來的什么兵凶戰危一說?」

陶淵明循聲看去,微微一笑:「這應該就是謝家年輕一代中,有當世才子之稱的謝晦謝宣明吧。你不是在孟丹陽(孟昶現在是丹陽尹)那里當中兵參軍嗎,怎么也來了鎮軍將軍幕府呢?」

謝晦看了一眼劉穆之,說道:「正是因為這次的屯田移民之事,我和傅亮傅參軍一起從孟丹陽那里被借調過來辦理公務,這些天來,我們每天忙得連喝水的功夫都沒有,您剛才的這番話,是對我們工作的侮辱。」

一邊的另一個三十上下,青衣精瘦的黃面書吏沉聲道:「陶公,您現在是國家的英雄,也是我輩晚輩景仰的對象,可是今天您的這些話,著實傷到我等了,難道劉鎮軍的這條命令,不是為了富國強民嗎?難道我們這些天來一起做的,不是一件正確的事嗎?」

陶淵明輕輕地嘆了口氣:「上次見孟丹陽的時候,還對你們二位贊不絕口,說假以時日,二位必是國家棟梁,即使身居宰輔之位,他也不會意外。只可惜今日一見,還是讓我失望啊,難道以二位之才,就不明白為何多年以來,朝廷一直不大規模地經營江北六郡之地,而世家大族寧可在吳地為爭一個村,一條河而鬧得不可開交,也放著大片江北的荒地不去開墾嗎?」

謝晦看了一眼劉穆之,劉穆之的胖臉之上,如同罩了一層嚴霜,冷冷地說道:「宣明,既然陶公這樣問你,你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好了,如果你們真的認為自己所做的,是一件利國利民的正義之事,就應該和陶公辯個清楚才是。」

謝晦向著劉穆之行了個禮,站起身,走到了陶淵明的面前,說道:「陶公,你說的原因,恐怕就是害怕北方胡虜南下,會讓江北的經營,毀於一旦吧。可是晚輩並不這樣認為。」

「以前的大晉,荊揚互斗,世家高門之間也爭權奪利,更是有黑手黨這樣的陰謀組織從中作梗,他們不思報國,不想著收復失地,只是安於現狀,自然不會去下功夫經營江北六郡,因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不在江北六郡屯田積糧,那要出兵北伐,就得從江南千里運糧,如此費時費力,往往糧食不到前方,就會在路上消耗一空,這也是我大晉歷次北伐不得成功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