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四百三十一章 後起之秀辯陶公(2 / 2)

陶淵明微微一笑:「小傅參軍說得好啊,可是謝相公當年為相二十年,可不止是在淝水之戰時才當上宰相的,前面這十幾年,他老人家也沒有經營江北啊,我們大晉之人,誰都知道,江北之地是危險的戰地,隨時會讓胡虜南下。」

「大晉百年以來,也是在這里與胡虜反復拉鋸,在彭城等要地有駐軍,但絕不會象經營三吳這樣地經營鄉村,就是怕胡虜南下,萬一野戰不敵,那根本無法保護廣大的鄉村之地,多年經營的糧草為人所掠,人口被敵年擄,辛苦經營數年所得,卻肥了敵軍,這樣的風險,誰也不敢承擔。」

謝晦咬了咬牙:「那是因為以前大晉軍力不足,尤其是揚州方向,沒有一支強軍,還要時時防備來自荊州的桓逆作亂,所以只能暫時放棄江北,集結兵力於廣陵,京口一線,靠彭城的駐軍在一線抵抗,為大軍援救爭取時間。這些都是以前的舊事了。現在北方大亂,諸胡林立,江北原來直面的齊魯之地,現在是南燕慕容氏,而兗州,中原一帶,則分別是北魏和後秦的地盤,但他們在此地並沒有多少駐軍,對我們構不成威脅,只有南燕算得上是江北的威脅,可上次南燕大軍,也被劉鎮軍親自震懾,不敢南下。事後更是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和約。」

傅亮笑道:「宣明所言極是,目前的三國胡虜,都沒有威脅江北的能力或者是借口,我們不打他們就不錯了,他們哪敢主動來犯?而荊州方向,現在也被徹底平定,再不需要在江州和豫州集結重兵防守了,我們有充足的兵力來保護江北,就算南燕南下,也能輕松擋住,陶公只怕還是以舊眼光看今天的大晉吧。」

陶淵明笑著搖了搖頭,看向了劉裕:「二位小參軍看來還不知道大帥的真正意圖吧,那請您明示,您這樣移民屯田,開發江北,是准備要駐多少大軍來防守呢,而駐軍江北的糧草,人力,是要供應這支軍隊,還是要積累糧草,以備將來呢?」

劉穆之的臉色一變,沉聲道:「陶公,這些都是軍國機密,不是可以在這里討論的,你如果想知道,那事後私下問大帥可以,但在這里…………」

陶淵明環視四周,笑道:「是嗎?難道這里不是鎮軍將軍府的中軍帥帳嗎?難道這里還會有敵國奸細嗎?既然是光明正大的國策,那在這里難道不可以討論嗎?」

劉穆之的眉頭鎖了起來,正要開口,劉裕輕輕地擺了擺手:「長史不用多言,既然陶公這樣問了,在這里,沒有外人,我們所制訂的國策,也沒有不可以對外人言的,正好在這里可以跟所有人解釋一下,陶公也可以向天下士民轉達。」

陶淵明微微一笑:「屬下洗耳恭聽。」

劉裕平靜地說道:「目前的江北,與三國接壤,後秦剛剛與我大晉修好,加之其所在的中原之地,離江北還需要穿越豫州和兗州地界,即使是其中原守軍,也不過萬余,不足為慮。」

「至於北魏的兗州兵馬,主要是為了防備南燕這個敵國,其重兵並不在與我們北徐州交界之處,雖然北魏自入中原以來,一直與我國沒有什么聯系,但也不至於起大兵南下。這一路威脅,也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