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五百二十四章 勸母入京為表率(2 / 2)

劉裕嘆了口氣:「娘啊,您的祖上是在蘭陵,在青州齊地,要說蕭家老祖宗,都在那里呢,至於我們劉家的祖先,可是在彭城,在綏輿里,後來去了長安,在關中落戶,又輾轉到了這里,雖說咱們漢人安土重遷,但也不能世世代代守著故土啊,總有離開的一天,只要把牌位帶上,時時祭祀,那我們的親人,就和我們一直在一起呢。」

蕭文壽的嘴角勾了勾:「大郎啊,你給我說實話,以前你也早早地在軍中建功,當了將軍,在建康城里有了官府,但你從來不提要我搬進京城的事,為什么這一次,非要我搬走呢,有什么原因嗎?」

劉裕點了點頭:「娘就是娘,孩兒從小到大,什么心思都瞞不過您。也罷,孩兒就跟您說實話吧。就是因為象樹根,玉成這樣的老兄弟,他們寧可回鄉種地,也不願意進城,也不願意有所改變,所以,我必須要帶起這個頭,我必須要第一個進城安家,第一個讓我的家人讀書習字,只有這樣,才能有所改變。」

蕭文壽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前幾個月,京口城里弄了些庠序,還來了些教書先生,說是能讓大家伙兒的子弟去讀書習字,但是,幾乎沒有人去報名上學,大家都說,學了字又有什么用,那些士人現在給我們踩在腳下,不正好說明不用識字也可以有富貴嗎?」

劉裕嘆了口氣:「娘啊,您也是縣令之女,應該知道,只有讀書才可以讓人明理,只有有了文化,人的眼界,見識才能更強,當年若不是您的堅持,只怕我也回不了家,就是因為你深明大義,比尋常村婦有見識。是的,京口百姓是淳朴過人,是勇武善戰,但是打天下易,治天下難,最後要想治理萬民,可不能象孩兒以前那樣只靠拳頭和吼叫,還是要靠知識和文化才行。」

「以前咱們京口人沒有地位,受人欺負,甚至沒有上學識字的機會,但現在孩兒掌了權,就不會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立功將士的子弟,一定要去上學,一定要去識文斷字,這跟習武強身,從軍報國沒有沖突,一個軍人,只有有了文化,才能智勇雙全,才能不止是沖鋒陷陣,也能指揮千軍萬馬,決勝千里。」

蕭文壽聽得心潮澎湃,激動地贊了一聲:「說得好啊,大郎。只是,你要我搬出這里,去京城居住,跟讓鄉親們去學文化,有什么關系呢?」

劉裕微微一笑:「因為,我要讓大家去學識字,那就只有以身作則,讓自己的兒女先去上學,現在興弟是我唯一的女兒,而她也已經和逵之成了婚,我在想,只有讓您先搬進建康城居住,才能把這祖宅空出來,讓興弟夫婦回來住上一段,只有讓興弟帶頭去學文,人家一看,我劉裕的女兒都帶頭上學了,他們也不好意思再攔著家中的孩子上學了吧。」

魏芳芳笑了起來:「大哥考慮的可真是深哪,我還以為你只是想讓娘去城里享福呢。」

蕭文壽的眉頭微微一皺,轉頭對著魏芳芳說道:「芳芳,你們先出去一下,我有話要跟大郎說。」

當室內只剩下了母子二人時,蕭文壽輕輕地嘆了口氣,看著劉裕的眼睛:「大郎啊,你給我個明話,你和愛親現在這樣,還要持續多久?這輩子,我還有沒有機會再見我的媳婦一面?!」